兄妹倆一路打打鬧鬧不提,老黃一路上也跟趕車的車把式聊的開心,這車把式是個老江湖,常年走南闖北,對道路很是熟悉,除了走了幾個捷徑小路之外,其餘全都在官道上行走。
趙顯還特意從車窗上看了看啟國的官道,都是打實的黃泥鋪成,左右大約可以供兩輛馬車並行。
啟國的驛法發達,官道驛道也修的很好,一些常用的官道,甚至是青石板鋪成,經常數公里都是石板,很是用心。
肅州城距離臨安城大約兩三百里,位於臨安城的西南方向,
趙顯幾人走了三四天工夫,就已經到了臨安城的南門下。
啟國的臨安城有些秀氣,皇宮不大,皇城不大,整個京城也不是很大。
但是臨安城的城牆,獨獨是三國之中最為高大的,高足足十丈,就是厚也有一丈近兩丈。
一面高三十米,寬五六米的城牆屹立在趙顯面前,蔚為壯觀。
就因為臨安城的城牆,時下還有人編了個順口溜評價啟國,評價趙家。
說是心胸狹窄城牆高,兩代大將人頭削。
望著高高的城牆,趙顯的眉頭也微微皺起。
這臨安城不僅城牆高大,而且四門狹窄,格局確實小了些,難怪啟國只能偏居江左,一百多年來盡是被齊楚兩國毆打,從未主動出擊過。
氣象就不如旁人。
自古坐南方而望天下者,大約只有狠辣的朱某人得以一統天下。
啟國,格局已經固定,哪怕有明君名將,了不起把江南守得固若金湯而已,絕難有一統天下的可能。
但是隻要出一代昏君,就有亡國的風險。
趕車的車把式把馬車停在了城門口,跟守門的將士交流了片刻,那城門兵上下打量了這一架馬車,揮手就放了趙顯進城。
走的是偏門。
趙顯也沒什麼脾氣,笑呵呵的進了臨安城。
不得不說,這大概是啟國立國以來,最寒酸的一次藩王進京了。
就連那些郡王進京,四門至少也要大開正門,讓禮部儀仗接進宗親驛館才是。
但是趙顯就自己偷偷摸摸的進了城,一沒有知會宗人府,二沒有知會禮部。
車把式把馬車趕到了臨安城的車馬行,就把趙顯一行人放了下來,他對著趙顯拱了拱手:“公子,臨安府到了。”
他是老江湖了,放下趙顯之後,還要在車馬行接生意,看能不能再帶一些人或者貨,回到肅州府附近。
趙顯帶著趙靈兒從馬車上走了下來,三四天的顛簸,讓他腰痠背痛,渾身哪哪都不舒服。
這比後世做了三四天綠皮火車還要辛苦一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趙靈兒倒是渾若無事,輕盈的跳下了馬車。
年輕真好啊。
趙顯看著趙靈兒輕快的身姿,有些羨慕。
然後他看了看自己身後的馬車,嘴角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