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裴氏打了半天打不著也不打了,正好街上的人聽見這邊鬧騰,也已經趕了過來,因為門鎖著進不來,有的準備翻牆頭,有的不住的拍門。
被眾人看著打婆婆和私下裡收拾婆婆那是兩回事。
於是,她將耙子一扔,打起了嘴仗,當場反將一軍:
“行啊,你去吧,誰不去誰豬狗不如。”
她輕蔑一笑,反譏:
“你敢去?”
李老太太僵住了。
她不敢去。
倒不是她沒膽進衙門——自古百姓怕進衙門,但她自來膽大,又偌大年齡,怕啥?
也不是怕里正族老相攔——哪村出個大不孝的對哪村影響不好,但她大不了以死相逼。
而是因為衙門裡有張家元。
說起來老三房和老四房本是親兄弟,原本關係應該最親,李老太太更是張家元兄弟的親伯孃。
可是,兩家卻並不來往,說起其中的恩怨那是由來已久。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必提,其中兩件大事卻是兩家失和的主因。
最開始是為著父母偏心的事。
時下人最看重嫡長,莊戶人家雖沒有庶出,但長子長孫的分量一點不必富貴人家少。
因此,三老太爺自小就比四老太爺受父母重視,不僅娶的媳婦比四老太爺好,就是分家時,三老太爺也分了八成。
當然,張家底子薄,說是八成其實也沒多少,但對一輩子生活在鄉下,眼界就盯著家裡一畝三分地的四老太爺卻不得了。
他快恨死了,這股恨意隨著時間流逝,他越過生活反倒越發潦倒而愈加濃烈。
直到三老太爺娶了兩房媳婦卻得了一個兒子,自個又早死。而他當時時還活蹦亂跳的且生了張家元等五兄弟才總算心裡舒服點。
後來,那年天下大亂,五姓村的人日子越發過不下去,又發生了一件大事然讓兩房恩怨再次加深。
什麼事?
李老太太和四老太爺好上了,四老太爺拋妻棄子去老三房過日子去了。
直到今日,李老太太都覺得她沒做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畢竟亂世嘛,哪裡都不太平。
她一個寡婦帶著一個年幼的繼子,太平日子都有人欺負,何況亂世?
那是哪裡都不太平。
這不,本來平常還只是聽幾句風涼話,她儘量忍忍大不了不出門也就是了。
到那時這招不管用。
因為就有人半夜上門強搶,能偷著東西也好,最好生米煮成熟飯,連人帶家財被佔了最好。
這讓她往哪裡躲去。
而且她還聽到風聲,說是村裡有人看上了她家的家財,想著找人說和一下,上門來過日子。
對再找一個男人這事,李老太太沒意見,本來她就不是一個安分的人,要不然也不會為了過好日子頭嫁就找了個鰥夫。
至於先前三老太爺去世,她為啥不再嫁反而留下來守著,那也不是她和三老太爺情比金堅,只是她心裡明白,她再嫁就三回了,這世道再嫁大多數時候一回比一回低。
所以男人好找,日子過得好的男人卻不好找。與其跟個破落戶,吃不飽穿不暖還被旁人小看,那還不如維持原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