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別人是誰?
就是七老太爺的兒媳婦兒張鄭氏和孫媳婦兒姜氏。
七老太爺當年是逃荒到此地,然後附族過來的,至於本姓是不是姓張誰也不知道。
但誰都知道他是個苦命人
——沒享到福不說,還早早地被土匪惡霸害死了。
留下的唯一一個兒子和長孫是有血性的。既為父報仇,又為了能混個好出身,便隻身投奔從軍去了。
只苦了鄭氏和大兒媳婦兒姜氏帶著其他的子女,因為家裡沒有一個成年的男子,日子自然過的萬分艱難,有好幾次都差點餓死了。
幸虧族人良善,雖然大家夥兒這些年活著都不容易,可一來敬重他們家的男人有孝心有擔當,二來又可憐她們家女人和孩子們艱難困苦,能幫襯的儘量幫襯。
他們這些年才勉勉強強活下來。
如果是故事的話,這本來是一個好開頭,哪知卻沒有一個好結果。
人都說了升米恩鬥米仇,或許他們感覺已然活成這樣了,索性連臉皮也丟了,便特別喜歡佔熟人便宜。
例如這次張楊氏這次順大流請她們來幫忙做飯,明明幫忙的只是鄭姜二人,到飯點這一家子一個不差竟都來吃飯來了。
五姓村規矩是重,紅白喜事講究親朋好友全家一個不落的到場。但是這是蓋房子啊,這是混人情按勞吃飯的時候。
你說要是孩子們還小做不了飯倒也罷了,明明現在孩子中的前兩個也有二十上下了。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何況這麼大,一般的人哪好意思讓他們來白吃飯?
或者你乾脆把幾個孩子帶過來幫忙也行。
他們最小的也有十來歲了。幫不了大忙,幫個小忙也是心意。
鄭姜二人偏不,還得寸進尺,吃過的剩飯往自家拿的比誰都快。
張楊氏本來就不是一個平和的人。
她請姜鄭二人幫忙做飯:一是隨大流兒,畢竟是人都從眾。
她雖然在家裡面兒厲害,但也沒厲害到什麼都不顧的地步。
二來就是為了炫耀。
村裡的女人比什麼?
除了男人、子女成器。蓋一座好房子,也是大大長臉的事兒。
話說回來,她雖難逃私心,但不管怎樣都是鄭姜二人得好處,那知結果是一片好心全被當做了驢肝肺。
若是個心寬的也就罷了。反正就像張楊氏一樣,鄭姜兩婆媳兩人是個啥人,別人也都多多少少了解。
真沒必要跟他們一般見識。
可這是張楊氏啊!
她能忍下這口氣才怪。
她心裡不痛快,自然得有個出氣筒。
可她又偏偏還有點理智。知道
對罪魁禍首還得忍著,誰讓人家孤兒寡母的太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