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例子可能舉的不太恰當,《黑暗騎士》裡蝙蝠俠將自己比作黑暗騎士,將當時的哥譚市檢察官哈維丹特比作光明騎士。在我心裡,託尼就如同一個光明騎士一樣,永遠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永遠拯救蒼生於水火之中,永遠不負自己英雄的使命。
故事的最後,環繞著初代反應堆的花團慢慢的飄在河流上
託尼斯塔克有一顆溫暖的心啊。
對漫威宇宙最早的瞭解就是鋼鐵俠,是在tv電影頻道看的鋼1鋼2,前後劇情不全,全程一臉懵逼,全當看特效和看熱鬧。
當時我就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討厭,高傲任性自以為是,乾的也不總是好事,完全沒有男主應該有的性格特質。
然後我看了《復聯1》,拉風的鎧甲託著核彈飛向紐約上空的蟲洞,光芒照進眼底,那一刻我想,終於有點男主的樣子了,至少這是標準的超級英雄悲劇式結局。
結果他沒死,普天同慶,皆大歡喜,就連不是那麼喜歡他的我都有些高興。
還是個中二少女的我並不知道,事情並沒這麼簡單。
一晃五六年,我忙於學業,即使偶爾有空也不會再看電視,我徹底把那個不那麼像超級英雄的超級英雄拋到了腦後。
直到18年,那個要命的響指橫空出世。
所有人都在看復聯3,我也就以陪同的身份去湊了趟熱鬧,前文也說到,我對漫威是路人,主角團隊認識的沒幾個,整部電影我基本全程都處於“這是誰?”“這又是誰?”“這個人我是不是見過?”的一臉懵逼狀態。大家化灰的時候,說實話我還沒從懵逼中緩過來。
不過從小我就看不了悲劇,我不知道他們誰是誰,又有什麼淵源,但活下來的人眼中的悲哀和深沉的絕望,我感同身受。
所以復聯4上映,我第一時間就趕去看了當然角色和人物關係我提前補過,至少人都能分清了)。
電影一開頭,託尼和星雲在飛船上玩遊戲,再到託尼對著破損的頭盔給小辣椒留言,我在想:這是誰?我認識的那個鋼鐵俠也會有這麼柔軟的一面嗎?
再到後來,託尼對著摩小根的“愛你三千遍”忍不住微笑,忍不住向小辣椒炫耀的時候,我依然抱著這樣的想法——
這不是我認識的那個鋼鐵俠。
與此同時,不可否認,我開始喜歡他了。相比獨立電影裡的鋼鐵俠,他不再是一個冷硬而孤傲的人,不會做好事都欠得讓人手癢,他只是一位丈夫,一位父親,一個解甲歸田的普通人。
可惜他的身份不容許他普通,十多年來他身上唯一沒改變的特質,是矛盾。
有了摩根的託尼依然很矛盾,他很想珍惜當下,他害怕再經歷一次五年前的失去,卻又忍不住想,萬一呢?
在他懷裡消失的蜘蛛俠,還有那麼多因為響指灰飛煙滅的人,萬一他真的能把他們救回來呢?
他無能為力時無所謂,一旦有了希望,他就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責任。
他不想參與的,但他還是去了。
他不想像自己的父親一樣缺席孩子的人生,但手握六顆無盡寶石時,他依然毅然決然打響了響指。
普天同慶,皆大歡喜,用自己換來整個世界,標準的超級英雄悲劇式結局。
意難平,真的意難平,復聯3時全宇宙一半人口彈指間灰飛煙滅,我都沒有這麼難受。
從影院出來,我花了一個星期,按照時間線補完了22部電影,試圖從任何相關的細節,還原出我之前不知道的託尼斯塔克。
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