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可以把它給做的更狹長一些,頭部更尖,這樣子前進時候的阻力會更小。
不妨還是做成十米長,像是楔子的形狀,尾部三米寬。
上面乘坐七八人,帶上三噸木炭,估計能夠行駛很遠。
他覺得幾百裡是可以的。
如果船做的更大一些,鍋爐、蒸汽機都更大一些,木炭更足一些,他覺得透過水路去鳥巢平原北部、雞毛平原南部難度都不成問題。
比如說,船十二米長,尾部三米寬。
上面住著十來個人。
一小時航行六公里。
只在白天航行的話,一天七十公里左右。
貧鐵山到達鳥巢平原北部大約有三百五十公里。五天就能夠到達了。
需要攜帶五噸木炭,他是這麼猜測的、
問題又來了。
他的蒸汽機有足夠的力氣拉這麼重的船麼?
是船前進累,還是貨車前進累?
四米長的小貨車載重兩三噸。
他的蒸汽機不見得比這種汽車的發動機強。
又考慮了一番。
覺得自己對蒸汽機的動力有嚴重的誤判。
一小時四十千克煤的蒸汽機足以拉著火車奔跑了。
他的蒸汽機的木炭消耗量沒有大。
如果消耗的多,力氣就比較足。
他認為自己改進後的蒸汽機力氣便會非常足。
每天耗費的木炭量可以減少到半噸。
而拉力卻非常猛,足以推動一艘長度十二米的船隻。
五天只需要不到三噸木炭。
蒸汽機的體積最好做得更大一點。
主要是活塞那裡可以做得更大,比如活塞直徑八十厘米,氣缸內壁長度一米,而蒸汽機整體上長寬高各一米。
鍋爐還是原來的尺寸。
他製作打氣筒的時候就在考慮這個問題。
他認為自己的十二米長的船日後可以在鳥巢平原、雞毛平原自由來去。
不僅如此,他能夠擁有不止一艘蒸汽船。
一艘船上乘坐十來人是否可行?
他們會不會嫌擠?
是可能會嫌擠。
十三米長,尾部多寬呢?尾部四米寬。
越是向前越是窄,為的是減小前進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