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魚鰾膠把它們給粘合起來。
華夏國古代的木工經常使用動物膠,比如豬皮膠和魚鰾膠,顧名思義,分別是從豬皮和魚鰾中提取出來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
把它們給切碎,煮足夠久,然後放在石臼中錘,就會把膠給錘出來。
兩斤重的腸衣,這是把附近幾個定居點這段時間收集的腸衣全都給集中了起來。
他其實心中也充滿了憂慮,不確定這樣子是否能夠做出適合當輪胎的材料來。
腸衣自身彈性很足。
但是不夠結實。
他只能希望較多的腸衣粘結在一起之後能夠變得足夠結實。
他決定先做實驗。
很多層腸衣一層一層貼在一起。
用魚鰾膠進行粘結。
實際的粘結過程非常的麻煩。
膠不管是稀了還是濃了效果都不好。
手還經常跟腸衣被粘在一起。
這一天的實驗非常的令人沮喪,粘出來之後非常的不理想。
不是太容易破了就是缺少彈性,有時候缺少氣密性,形成的‘合成材料’瞧起來鬆鬆垮垮的,還黏糊糊的。
他從沒處理過這種東西。
所以被搞的非常心煩。
他知道發明創造從來都不簡單。
他心裡甚至在想,魚鰾膠這種膠自身是不是可以做出類似橡膠的材料來?
一直到晚上還在做相關的實驗。
睡覺的時候覺得心情非常煩亂。
接下來一天,他開始試著向腸衣、膠的混合物新增化學物質,酸、鹼都試試,還有別的鹽類。
花費的功夫真不少。
一開始也是毫無頭緒。
但是這天晚上得到一種非常堅韌的膠來。
加熱後會變成液態,可以進行倒模,只是過程會比較慢。裡面摻雜的到底是什麼東西他也說不準。
他的第一反應是這種東西可以做氣門芯。
然後又覺得發愁,氣門芯還真是個難題。
怎麼給輪胎製作氣門芯?
製作不了,只能綁起來,像是氣球那樣。
那麼多綁幾次,這種膠肯定會被扯爛。
於是必須考慮氣門芯的問題。
越是考慮越是覺得心裡發虛。
難道自己這輪胎沒法裝氣門芯?
氣門芯到底是什麼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