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覺得太麻煩。
他說道:“有那力氣不如繞著樓多搭幾個架子,方便更多人爬到樓頂幫忙抬水泥板。”
‘四叔’也是支援馬林這種說法。
多把幾個人給送到高處幫忙抬重物是更方便的辦法。
用毛竹搭架子。
多花點力氣綁結實,周圍再拉上網防止人墜落。
大家都會有安全感。
這裡有很多繩網,怎麼用都用不完的程度。
馬林認為這是一種比較靠譜的施工方式。
晚飯非常豐盛,有十幾種選擇。
馬林吃的比較少。
心裡又在考慮機器織布機的製作方法。
他對‘觸發’這個詞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但是距離製作一臺實用的機器還差了很多。
飯後繼續打磨鋼珠。
蓋樓的時候他有點覺得頭疼,看到的景象讓他有些困惑。
二層的小樓不難蓋,關鍵在於施工人員全都是原始人,而各種器械都是大家自制的,更具體的說,都是他鼓搗出來的。
現在能夠有木工鋸床、車床、刨床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他在它們上面花費了無數力氣。
一開始每件零件他都需要進行一定量的徒手加工。
他總是希望打磨鋼珠的速度能夠變快,不要老是這麼磨磨蹭蹭的。
‘二蛋’今天沒來看蓋樓,而是跟著‘方頭’等人玩滑翔傘去了,他們好不容易輪到休息。
馬林希望能夠有幫手幫他做這種雜活,但是看著大家都挺忙,他覺得挺不好意思的。
自己動手又太慢。
可是想提高手藝就必須多動手,於是不能推給別人。
他想了一下,又開始打磨四個鋼圈。
鋼圈先打磨標準,把鋼珠塞進去後容易看出來哪裡不標準。
現在他手上的繭子已經非常厚了,像個老師傅。
考慮到他這接近四年時間做的事情,應該稱得上是老師傅了。
他是用小塊的磨刀石打磨鋼珠。
但是這樣子很不方便。
他不知道使用砂紙是不是能夠提高效率,然而他不懂得怎麼製作砂紙。
他還有個非常堅硬的銼刀,用來打磨鋼珠就可以快一截。
但是為了更圓,有時候還是別那麼快。
晚上磨到眼花才停下。
再接下來一天,大家在一樓樓頂的南邊和西邊搭起了腳手架。
是用毛竹和自制板子搭出來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