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自制車床是腳踏式的。
那個穩定的轉軸旁邊有一根平行於它的木頭棍子。
他的手握著刀具可以擱在棍子上,還可以沿著棍子前後滑動。
這樣子手便不會抖。
不帶螺絲的釘子他是先用模具鑄造出來,然後進行打磨得到的。
為了雕刻出螺絲來,他有意降低了車床的轉軸的轉速,這樣子方便手進行操作。
目前他輔助工具都沒有。
齒輪組什麼的也都沒有。
於是只能採用這麼笨拙的方式。
他的想法是,一開始這些裝置、零件全靠手工製作,然後用它們製作更多的機械裝置。
馬林有一個想法與上學的時候完全不同。
那就是他知道手的靈巧程度是可以逐漸提高的,手工會越來越好。
因此他相信,即使他的裝置如此的笨拙,依然能夠製作出一些能用的螺絲釘,它們會被用來釘住兩塊鋼材,不用配套的螺帽。
他花了四天多才製作出三十多枚螺絲釘。
又花了三天多才打磨出六根比較直的鋼棍子用以進一步支撐鋼板。
接著把鋼棍子給釘到鋼板上。
他用弓鑽帶動這些螺絲釘,要把兩塊鋼材給釘到一起。
他的釘子用的是最硬的鋼,為了給它們開出螺絲來,他弄壞了六七個刀子。
鋼板的鋼比螺絲軟了一些。
這一環又是花費了無數力氣才完成。
他甚至開始有點懷疑這一環的意義。
反正鋼板的背面釘上了六根很直的鋼棍子,以支撐和保護鋼板,不使它被壓的變形。
再把鋼板給翻過來。
好在這番打釘子的操作沒有影響到鋼板的正面,它還是很平。
適合當做臺鋸的工作臺。
下面有兩個問題,一個是給這塊鋼板製作一個木架子作為支撐。
一個是把圓鋸給裝在鋼板中間的一道縫中,圓鋸要跟這個鋼板完全垂直,而圓鋸的轉軸要跟鋼板完全平行。
否則鋸木頭的時候圓鋸斜著轉,加工出的木材便也是斜的。
先把木架子給做好。
這一點不是很難。
木架子下方裝調節腳,調節腳下方墊著大石頭。
調節腳帶有手柄,轉動後可以調節架子的高低。
調節腳是怎麼製作的?
在四厘米粗的金屬柱子上手工刻出螺絲來,因為尺寸大,雕刻的難度就相對較低。
有了調節腳後想讓鋼板完全水平也不容易。
眼力不是那麼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