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解釋種植只需要幾百畝田就可以養活他們一個部落三十多人了。三四百畝田其實只是很小一塊。長六百米,寬四百米的田地就有四百畝了,也就是繞著定居點一小圈。
養殖的話,因為人工飼養的小羊羔、小豬仔成活率遠高於野生的,於是這些家畜就會越養越多,吃不完。
他們會嘗試給這些部落馴養一兩隻羊或者豬,但是能否成功與運氣有關係。
幼崽就比較容易馴養,成年後的就野性難馴。
捉住懷孕的雌獸關在籠子裡,一直養到它產仔,幼崽就很容易被馴化了。
有的原始人想不勞而獲,希望馬林等人能夠多贈送他們一些鐵器、布匹,幫助他們蓋房子、燒陶、馴養野生動物。
馬林等人會適可而止,責任是有邊界的,各種人都應該盡到自己的責任,不應該推給別人。
這十九個部落,有的給馬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則是沒有留下任何印象。
但是毫無疑問,馬林的到訪都能夠降低他們過冬的難度,只要他們比較勤快,這個冬季不但不會辛苦,反而會生活的非常快樂,吃的又飽,穿的又暖和。
至於住宿條件,現在遍地都是柴火,無窮無盡的荒野都是他們的,平均每個部落擁有兩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怎麼都不會缺柴燒,即使住山洞裡也不會冷。
馬林是建議他們蓋房子。
馬林的商隊幾乎會給每個部落都蓋一座小房子,讓他們明白具體的過程。
雞毛平原的部落都喜歡挖地洞,然後鑽進去住。
鳥巢平原的人都喜歡用木頭和泥巴壘鳥巢一般的房子。
馬林教他們建造正兒八經的泥房子。
向鬆軟的土裡澆水,拌入一些草莖,和成稀泥,然後就可以用來築牆了。
像是用淤泥壘水壩似的。
上方可以留尖頂或者蛋殼狀頂。
怕冷的話可以燒壁爐,或者火炕,都可以。
最簡單的火坑,是挖一條地火溝連通房子內外,溝上壘一層黏土,再鋪棍子做支撐,再壘一層黏土,於是下面點火的話屋裡不會有煙。
壁爐其實也容易造,本質上就是在房子裡壘一個爐子,再專門給它造一道煙囪排煙,房子裡不會燻的厲害就行了。
自然壁爐應該燒好木柴,這樣子煙更小。
馬林有時候會教原始人怎麼悶燒木柴製作木炭,那是更好的燃料。
這個時代,遍地都是森林,人口如此稀少,想維持交通的暢通,必須定期放火焚燒森林。
砍伐一些木柴用來燒製木炭乃是正常的。
弓弩都比較容易製作。
原始人也擁有學習和模仿能力。
教他們燒陶、織布、編織,能夠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