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部落的氣氛非常好。
他們想從馬林等人身上學會更多的東西。
於是馬林就在建設中的桑村多居住幾天。
桑村的人表示,自己學會了相關的技術後願意教會周圍的鄰居,這樣子做能夠節省馬林很多時間。
第二天出去尋找資源,出了村子沒多遠就發現了紅色的黏土,非常多。
附近燒磚瓦非常合適。
柴火也多。
乾脆就在這裡建造黏土窯得了。
桑村的人壓根就沒聽明白磚瓦到底是什麼東西。
只知道都是好東西。
“抓緊造,抓緊造。”他們催促翻譯,翻譯又轉達給馬林。
天氣非常炎熱,但是這裡乃是樹林。
他們馬上就忙活起來。
挖黏土,澆水,踩踏,扒出來壘爐子。
黏土爐一半在地下。
因為要燒磚,所以比普通爐子大一點。
地面上的部分大約有一米高,直徑七十多厘米。
中間有柵格,可以用來托住上方的磚塊。
柵格是用黏土燒製的。
柵格上方放陶器,下方放柴火。
柴火下方還有柵格,為的是讓草木灰掉落下去。
為了燒出釉質,必須把爐子的溫度給提高上去。
首先,他們需要鼓風機。
手拉式風箱就可以了。
其次他們需要木炭。
而木炭可以用木材燒製。
當這個爐子能夠燒出釉質的時候,它也有能力鍊鐵。
為了獲得木炭,馬林在不遠處又壘了一個爐子,把不少木柴塞到爐子上方,用泥給封好。木柴在內部四面都不透風。
下面添柴火,對木柴進行燜燒。
火儘量旺一點,越是好的木頭獲得的木炭的質量也越是好。
‘小樹’開始製作風箱。
因為日後可能要經常用這爐子燒陶,所以需要比較好的鼓風機,風箱比較的方便、效率高。
馬林開始捏製陶器的泥坯。
又有人開始挖黏土,製作磚和瓦的泥坯。
桑樹村有三十來個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