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上乾淨衣服後,葦生身上的鹹魚味終於消失了,能夠靠近別人了。
‘大鵝’給葦生安排住宿。
‘大鵝’是想讓葦生多幹活。
馬林則是返回後山。
他先前見到自己晾曬的澱粉中有一盆已經乾燥了。
他希望自己能夠早點吃到粉條。
最好明天就能夠吃到。
於是明天就得開始製作粉條。
他必須準備好一個漏勺。
他老家的漏勺是用金屬製作的,有很多個洞。
他想了一番,打算用紅泥燒製一個漏勺,底部有三四個洞就行了。
管廚大嬸那裡有個用葫蘆製作的瓢,在底部穿洞也可以當做漏勺使用。
但是馬林並不打算破壞這裡的唯一一個瓢。
他在南石村住的這段時間就沒見過第二個葫蘆。
紅泥製品比較脆,容易摔壞。
如果製作勺子,木柄應該怎麼插呢?
更進一步想的話,也許用木頭來製作勺子更為合適。
即使他不擁有金屬工具,但是堅硬、鋒利的石頭是有能力加工軟木的。
有的樹是硬木,有的則是軟木。漏勺的要求沒有那麼高,也許用軟木是可行的。
但是馬林不僅想用紅泥燒一個漏勺,還想燒一些湯匙。
陶器湯匙雖然比不上瓷器湯匙,但是至少用來喝湯是沒問題的。
那麼,燒製湯匙是否需要模具呢?
沒有模具,製作出來的湯匙會不會非常的難看?而且製作的過程也會比較麻煩?
想了一下湯匙的造型,又覺得不是那麼難以捏製。
用一個火罐照明,挖了十來斤黏土,就用手抱著,到了自己的房子前。
把黏土放到一個大盆裡,倒入一些溫水。
開始捏製。
漏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洞的大小對於製作粉絲有影響麼?
他認為影響不大。
自己這漏勺有五個洞就行了。
這勺子得裝把手。
他的想法是把它用繩索給綁在木棍上比較合適,勺子後面有凹槽,棍子上也有凹槽,繩子勒進去,綁的就會非常結實。
如果這麼做的話,恐怕這個漏勺無法下油鍋撈丸子。
用繩子綁有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不乾淨。
不過現在不用考慮那麼多。說不準日後就有金屬了呢?
當下就捏製一個勺子頭,裡面用木棍捅五個洞,後方捏製出一個柄,上面帶三處凹槽方便綁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