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答道:“是的。我老家現在還有很多人手工打毛衣呢。”
其實馬林老家並不會用老虎毛、豹子毛、熊毛打毛衣,這種原料太珍貴。
而紅石村的這些居民就敢放心大膽的這麼做。
這些人看著馬林的時候,目光都變得有點複雜。
紡線的時候存在一個問題,不是要把扯出來的毛條給搓成線麼?這是透過旋轉把粗毛條擰成細線,如果旋轉的速度不夠快,那麼搓起來會非常的吃力,搓出的線也會非常粗。
為了旋轉的更快,最好能夠採用輪子。
馬林並不知道紡輪的原理。
他的做法是把一根筷子插入一個圓柱形的用紅泥製作的重物裡,把毛條的一頭系在筷子上,用一手提著毛條,另一手擰這個小玩意轉動,它像個懸在空中的陀螺似的,轉動的非常的快,因而產生的旋轉也足夠有力,可以把毛條給擰成線。反正是用來織毛衣的線,粗一點也不要緊。
反正他們確實是紡出了非常粗糙的毛線,也製作成了非常粗糙的針織手套。
他們原本直接拿剝好的獸皮當做墊子和衣服,而且整天在乾草上滾來滾去,老化的特別快,現在是把那些不能鋪的老皮上的毛拔下來,用肥皂洗一洗,曬一曬,錘一錘,反覆來兩次浸泡和踩踏,就成了這種蓬鬆的糾纏在一起的毛團,可以用來紡織毛線。
其實相關的技術問題馬林也沒有搞明白。
他處於有點糊塗的狀態。即使大家的生產效率非常低,製作出來的物品質量也特別差,可是比起大家原來的用具是強多了。
馬林穿上自己的針織手套和針織襪,一方面嫌它們醜,做工太粗糙,另一方面卻又很開心,確實穿上之後開心多了。
羊皮襖,羊皮褲,羊皮帽子,羊皮靴,羊皮手套,出門肯定夠暖和。
此外他們還用皮革製作了兩個帳篷,每個都有三十多斤重,加一起容納得了七個人,搭建起來也容易,他們每人都得至少背兩隻標槍出門,把標槍綁成錐形架子,帳篷綁到架子上就行了。
反覆的進行了多次嘗試。
大家都覺得帳篷還算是方便、舒適。
一身衣服夠暖和。
毛氈當做墊子,也夠暖和。
帳篷裡放個火罐,溫度能夠保持的不錯,三四個人擠在一起,本身也比較暖和。
這些原始人並不是腦子笨、手不巧,而是壓根就沒聽說過這些東西,由馬林製作出來,展示給他們看,他們自發的就懂了。
日子過得好,每天又都很勤勞,腦子便比較好使。
他們肯定比別的部落的原始人腦子好使很多。
某天‘黑虎’終於決定,大家一起出門,去尋找周圍地區的原始人。
預計會出門一個月到兩個月之間。
先沿著獵物充沛的平原走,碰運氣。那些環境惡劣的深山老林,他們在夏季再去,那時候在野外容易獲得食物。
預定七人一起。
馬林,‘黑虎’,‘豹子’,‘灰狼’,‘’板牙‘,‘大力’,‘貓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