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事都是透過忍耐疲勞換來的。馬林對此非常的清楚。
心理上的壓力和煎熬也都可以透過努力工作來消除,用疲勞取代它們,然後我們便會獲得行動力,接著獲得本事。
社會變得如此奇怪,這也是馬林所未曾想象到的。
對未來沒有任何思路。似乎什麼思路都是多餘的,也是不切實際的。
自從進入歐卓大陸,事情一直是這樣發展的,將來會發生什麼,完全無法預料,只知道啥都在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社會上爆發出各種奇怪的思潮,對馬林來說都挺新鮮,其中一些還讓他有點難受,必須想法子忍耐。
社會的進步就是這種方式的。它總是以小的錯誤來彌補大的錯誤,雖然始終存在錯誤,整體上大家的處境確實一直在好轉。
馬林知道面對如今的社會,必須耐心。
他在試著傾聽大家的想法,不希望自己落後於時代。
最近大型工程有所放緩,各種中小型工程源源不斷。
教育、科研、非凡訓練方面現在有很多工作。
有人表示,原有的教育制度太死板,未能考慮到孩子們的個性,應該改進教育方式。
最好的方式是,給他們準備貼身的老師,最好是人工智慧老師。
人工智慧可以掌握海量知識,而且每天都可以下載新的技能,根據孩子的具體喜好和學習狀況調整。
“肯定不同小孩的進步速度是不一樣的。當他們的人工智慧老師認為他們有能力參加升學考試的時候就可以安排他們去了。他們沒必要天天擠在同一所學校上課,呆在家裡就夠了。”
“可是這種做法會加劇貧富分化,收入越高的家庭能夠買到效能越好的人工智慧。”馬林說道。
“孩子們早晚會進入社會,而且終身都在學習,可以想法子自己努力改善處境,強行把他們拉到同一個起跑線上沒有任何意義。”
馬林不清楚這種說法的對錯。
確實,人工智慧貼身教學的效果比上大課強很多。
現在應該加強對教育型人工智慧的研發,使得它們能夠更好的理解學生的情緒、偏向,讓學生樂於學習,並且快速學習,而不是受限於學校。
最近人工智慧發展的挺快的。
科研方面最近大專案非常多,需要海量的經費。
比如上述人工智慧的研發就很燒錢。
便宜的生態圈建造方案也在研發中。
一個比火星還惡劣的地方,發現一個小型礦場,或者一處源力充足的訓練地點,於是便要建立一些生活設施,來防護高低溫,製造空氣,提供日常用水,最好還能有地方稍微種一下魔法植物,養一下魔獸。想做到這些事情一點都不簡單。
大家都不想每天穿著太空服跑來跑去。所以這片生活設施最好能夠佔地面積比較廣,裡面有方便的空調,有調整好的空氣,住起來最好要比較舒服。
有個私人研究所發明出一種傘狀薄膜。平時收起來,像是一卷塑膠布。
到了預定星球,一按按鈕,它的結構就可以張開。
先把上方的天空給遮住,既可以阻擋強烈的日照,也可以阻擋自身熱量的散失。把它給撐開,它的結構非常的智慧,可以輕鬆的撐起一片‘塑膠棚’。如果風太大的話下方的支撐柱可以自行插入土中並抓牢。
用這棚遮住自己想要的面積。
它的骨架會自動把那層膜給繃緊,從內部瞧起來非常的乾淨整潔。
接著棚的四圈都可以放下來,與地面密切結合。只要地上畫一道線,薄膜可以自動長入地裡,與我們畫的線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