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接下來一天戰鬥會非常激烈,可事實是啥都沒發生。
馬林得以一直進行能量訓練。
他就像是一頭鯨魚,正在能量的海洋中吞吃那些魔力旋渦以及各種怪物。
目前只能吃小魚小蝦,但是他知道自己以後能夠吃大魚大蝦,甚至吃下鯨魚。
能量的海洋中存在各種龐然大物,他能夠遠遠的瞧見,但是基本上不會與它們相遇。
這種吞噬的快感令他無法停下。
能量海中存在各種奇觀。
比如沖天而起的水柱,浩浩蕩蕩的大漩渦,火山噴發,二龍戲珠,海天一色,霞光滿天。水底存在深邃的海溝,海底火山向上噴發形成大煙囪。
沒法向不會能量訓練的人進行講述,所以只能打這種比方。
他作為一頭大鯨魚可以四處觀光,想怎麼進食就怎麼進食,而最美味的食物想獲得的過程總是比較累。
能量海是種什麼東西?
其實並不存在這麼一個海,只是在打個比方。向人進行解釋的時候總應該有個名詞對不對?
能量海中的水其實就是能量,這種能量是鹹中發苦的。為什麼能量有鹹味和苦味?其實只是在打比方而已。
這種海水無法被直接飲用,這句話也只是在打比方。
馬林這頭大鯨魚需要食用那些魔力旋渦、那些魚蝦來獲得水分。
想捕食就要去尋找魚蝦的聚集地,這是需要進行很久的研究和探索的,否則可能就會啥都得不到。
這需要很多經驗,而《碧海潮》這本書給出了一定的經驗:夏季去北極,冬季去赤道,可以找到大量的魚群蝦群!
能量海中並不真的存在什麼南極北極赤道,這種地名也只是在打比方。
找得到能量海,就能找到南北極和赤道,然後在不同的時間能夠找到豐富的食物。
有時候尋找的路途上沒有別的食物能吃,所以到了食場的時候要儘量的多吃,一次儲備足夠多備用能量。
能量海存在於哪裡?
既然這個詞只是打個比方,馬林知道,身邊所有地方,都存在能量海,關鍵是訓練者能夠感知到它。
即使陳櫻成為了初級施法者,她也找不到能量海。她只能感知到零散的能量,而馬林感知得到大海的存在,知道能量是無窮無盡,取之不竭的。
在能量海中游弋的感覺真是好。
不想停下。
有時候能量海中還會落下閃電,出現風暴,漲潮落潮。
還有流星落入海中。
一開始進行能量訓練,感知到的各種事情都是枯燥無味的,後來感知的各種事情卻顯得非常有趣,就像是個童話,具有影象、聲音、觸覺和視覺。
所以他可以自由的玩耍,自娛自樂。他也喜歡看別人進行能量訓練,就像是有了個伴。
表現好的人會受到尊敬,表現差的人可以得到一些幫助。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條路難走,想有更大的收穫就必須多努力。
一個人要是覺得自己力氣不足,不想努力怎麼辦?
改善一下自己的為人,然後就變得更為努力了。
這一條是寫在《碧海潮》這本書中的。
單獨進行能量訓練,急於求成,不與社會相融,容易造成性格上的孤僻,然後使得訓練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岔子。
每次遇到難關和瓶頸,都應該想法子改善自己的為人,改善之後路就走寬了,難關也能挺過去了,瓶頸也能度過了。
至於如何改善自己的為人,除了多做好事,多原諒別人的缺點之外,能量訓練的過程中也是能夠改善自己的為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