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也算是大明朝的老鄰居、老敵人了。這個馬背上的民族戰鬥力彪悍,馬上功夫了得,在百多年前,曾打到橫州利水一帶,差點度過利水河,橫掃中原。後來由於內部權力分化,最終式微。□□揭竿起義,最終把這些人趕出了中原,登上大寶後,更秉持著“煩我者死”的原則,若有來犯,必窮追猛打到底,直把這些遊牧民族打得喘不過氣來,無奈只得上表臣服,稱“永不犯天威”。
只是,這些民族的“永不”時間是很短暫的。□□駕崩之,他們蠢蠢欲動,尤其是韃靼,很是興風作浪瀟灑了一會——
但太孫年幼無知,不代表群臣年幼無知、各藩王年幼無知。群臣都是老辣的,各藩王都是彪悍的,對付這些“化外之人”,他們早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打!打到怕了就不敢來了!各藩王為了自身利益、政治立場,更是堅決把打擊這些遊牧民族放在了第一位:別說搶奪我糧食、殺我百姓不可忍,光是皇帝一個“養匪自重”罪名就夠你受了。
所以,這幾年大明朝內部雖然鬥爭不斷,對外的態度還是很一致的,這些遊牧民族沒佔到分毫好處。也就前兩年,實在是快活不下去了,這才冒險出來搶一番,結果,好了,人正暗搓搓的等著,他們出兵三萬,結果回來的不到八千,白白送了人頭與人換銀子過肥年,各部族首領嘔得要命,卻又無可奈何:這就是實力的差距,弱者只能捱打。
眼看油水豐滿的“狩獵”秋季又來了——今年冬天肯定也不好過的。搶,還是不搶,是個問題。各部族首領垂涎欲滴,可實在又被打怕了,不免生出幾分猶豫。於是聚在一起商議,最後得出結論:搶!搶他孃的,必須搶!不然今年不知道又得餓死、凍死多少人!
不過嘛,結合了以往捱打捱揍的經驗,各部族首領得出結論:搶是必須的,但要搶得有技巧。各藩王,尤其鎮南王這種兵強馬壯的——聽說北平府今年還出了一支新兵,據說是鎮南王最受寵的一位女兒的親兵,兇悍得很,而且配製裝備絕佳,見了他們,就像餓了幾天幾夜的野狼一樣,眼睛都能冒出綠光,噠不老部族的阿兒罕花和他手下的百多位勇士,在南瓦爾河中斷遭遇這些親兵中的一支五十人小隊,連一個活著回來的都沒有,嚇人得很——必須避開。
不求大,但求穩。於是,離北平府稍遠又不屬於鎮南王封地的小村小莊小城小縣變成了這些韃靼的目標了。
而這些小村小莊小城小縣中,平安郡是最好的口糧饜足地:離鎮南王起碼五六天的路程,鎮北軍也要一兩天。他們又不要那些房屋土地,搶了就跑,鞭長莫及,追不著、攆不起,真是最好不過了。最主要的是,據他們所知,這些縣城沒什麼守衛力量,城門鬆散跟一團沙子似的,便是派出一隊婦女兵團也能攻陷——
唯一的缺點,就是遠了點、路途難走了點,要是被人中間截斷危險了點,油水差了些——
不過,鎮南王跟他們的皇帝鬧翻了,皇帝殺了他很多兄弟,他都被氣得吐血躺在床上,那位郡主再兇悍,在自顧不暇的情況下,想來也不會多餘多事地堵他們,平安郡又不是什麼油水豐美的縣城,沒那個必要——當然,對於現在落魄的他們來說,蚊子腿也是肉,搶不了許多金銀珠寶,得些過冬衣物糧蔬也是好的。
平安郡的第一站,就是平安縣。出於對平安郡的輕蔑,他們甚至不屑用以往驅趕附近村莊的百姓到城下迫使縣城開啟城門容納百姓方便他們進攻的做法,他們掠奪了附近的村莊,大咧咧的直達平安縣,結果,他們看到了一座堅固的城池,城門前滿滿的拒馬、木刺、陷阱……
他們震驚了。
他們不知道,這裡人比他們更震驚!
別說秋雲山這個初來咋到不過年多的小縣令,就是這裡土生土長幾十年的原住民也膛目結舌。最初聽到訊息時,他們甚至不相信:前面有開闊富饒的北平、臨平、安平等地,附近也有相對富裕的其他縣城,韃子饒大老遠來幹什麼?搶口糧?連自己肚皮都填不滿,哪來多餘的糧讓人搶啊?就算搶了,那點糧也不夠韃子來一趟的消耗,況且這裡山勢險峻,進得來難出去,要給人首尾包圓了,那簡直就是來送命的,得不償失啊!
不過,訊息傳開時,還是引起了極大的恐慌,很多人就想往平安郡放心跑,要不然就往山林裡躲,有關繫有門路的,還想躲到夷人的寨子裡,那裡山高林密地勢險要,又窮得只剩下石頭土壤,韃子總不能搶到哪裡去吧?結果,大多半路被逼了回來,不能怪韃子速度太快,訊息才傳來,快馬就到,實在是前面沒什麼可搶的——
走得快、跑得慢的,自然就被韃子手起刀落了。
秋雲山也曾想過將三娘、芸娘,昊天送走,但三娘和芸娘俱不同意:先別說能不能走,他們是官眷家屬,臨陣脫逃,大擾民心。堅決不肯走。秋雲山無奈,只能命令家丁固守後院,防止有人趁亂犯事,自己則盡可能地安撫民心、糾集物質、民力全力守城。
只希望援軍盡快感到!
他只能這樣祈求。
所有人都如此祈求。
鎮南王父子在江北某地彙合,自然不敢大咧咧的直返封地,而是按照原計劃好的秘密路線,在幾十死士的護衛下,日夜奔程,終於在皇帝的追兵趕到前回到了北平府。
李志強等奉命戍守北平府的將領震驚了:不是說林震威上京祭祖的嗎?為什麼偕同質子世子回來了?那以後用什麼轄制林震威?他們倒是阻止林佑安入城,可能嗎?不用林震威開口,前來迎接的高陽郡主鞭子子兇橫一揮,“放肆,我母妃病重,誰敢攔阻世子入城回府侍疾?”
眾人再不甘,也只能看著一行飛騎絕塵而去。
皇帝知道事無可挽回,憤怒之下,改為專心對付鎮南王的另一藩王兄弟:寧王。
寧王以偽造寶鈔的罪名下獄,他不甘受獄卒侮辱,舉家。鎮南王聞之,當眾噴出一口老血,“病”得更厲害了。
一個“沉痾不起”的衛王妃,加上林震威,鎮南王府徹底閉門謝客,任何拜見的藉口都是枉然。
李志強等奉命堅守北平府的將領對此自然是不相信的。可鎮南王府守衛森嚴,好多密探又在上次芸娘鬧出來的事件中遭到清洗,剩餘不是靠近不了林震威,就是在守衛森嚴的情況下根本無法遞送資訊,他們又不能強自開啟鎮南王府的大門——雖然皇帝有心削藩,可一日不削,他還是藩王,不是他們能冒犯的——進去看個究竟,只能按捺住驚疑,下令日夜巡防,意圖預防和消除一切潛在的危險。
他們不知道,危險大半就出在他們輕飄飄就要去的那些林震威的精銳部隊裡的精兵。這些兵士被分佈在各駐營,串聯起來,哪怕只有幾千人,也可以輕易造成“炸營”——
這是李志強在不日後北平府城門爭奪戰鬥中很快被打退的原因:後援不及。他在撤退時,被林震威手下大員何愁“咔嚓”馬下……
經過三天三夜的血戰,北平府最終重落林震威掌控。
硝煙熄滅時,已經是血流成河、屍堆如山。
戰爭過後,北平府內的居民需要安撫,兵器糧秣需要大規模徵調,新徵集的鄉勇需要訓練、安置,還需要緝拿城內殘餘敵軍、細作,處理衛生……
很多的事情要忙。
林震威忙得分_身乏術之時得到了一個資訊,斥候來報:韃靼頭目阿赤力糾集三萬餘大軍,意取平安郡。
林震威看了一下軟皮地圖:他跟皇帝翻臉,要取而代之,就必然要攻打到京城。要攻打到京城,從平安郡北上,過安州、天和……然後抵望京,無疑是是最好的路徑。
韃靼目的不過是取些米糧,若是能攻下,卻不啻於給他當開路先鋒,若是能跟北軍交鋒搓其銳,日後自然少他許多麻煩。
所以,林震威覺得不需理會。
吩咐下去,卻又覺得不妥。細想了許久,終於驚覺:平安縣不正是祈雲那小娘子的父親當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