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無精打採的回了大營, 一看就是出師不利的樣子。
蕭樂更是一言不發, 直接入帳找蘇城負荊請罪。
蘇城此時已經收到了計劃失敗的訊息, 心中也是五味雜陳。方才蕭樂等人回來之前, 前線來報,說是陣前的五萬胡兵突然散了, 莫名其妙的聚兵不發,又莫名其妙的退兵。
那日蘇城與蕭樂定好的計策, 被軍中的細作偷聽了去, 於是連忙將訊息傳了出去。禎金等人當時正在為如何營救一事發愁, 這個訊息來的正是時候。
於是真烈與自己的部下們商議之後,再加上禎金時不時補充一兩句, 一個營救的方案就完美出爐了。
原來在得知夏軍的計劃之後, 真烈決定押送當日,調動五萬人馬,佯裝要攻打對方的邊關駐軍, 五萬兵馬壓境,蘇城必定會嚴陣以待, 因為北胡出動半數兵馬必定是有所圖。
而他們卻遲遲不攻, 這樣一來就會引起蘇城心中的猜測與不安, 但是又不能放鬆一絲一毫,因為兵馬隨時可能發動進攻。
這樣一來夏軍的注意力,就盡數聚集在了前線上,而蘇城埋伏在營外的那一萬人馬,自然也是緊張無比, 就等著什麼時候胡兵進攻,就能殺他們一個落花流水。
然而等了大半個時辰,也不見對方有動靜,蘇城在納悶的同時,也冷靜了下來,理清了思緒。
原本他以為北胡如蕭,是放棄了營救轉而襲擊營地,但是這大大咧咧的將兵馬置於人前,反倒有些刻意為之的樣子。
他當下就覺得有些不對勁,連忙喚來蘇元去告知蕭樂,讓她多加提防。
誰知道真的就如蘇城想的一樣,好的不靈壞的靈。其實禎金早就率人,一路偷偷跟上了押送的隊伍,只是當時重兵把守,出去救人無異於送死。
等她們安排在夏軍中間的細作上場之後,讓蕭樂對大軍襲營一事深信不疑,然後帶兵回防,此時就是他們救人的最佳時機。
為了讓蕭樂更相信一些,禎金還派人在大致方向升起了濃煙,造成一副大營後方失火的假象,反正也離得遠,方向大致差不多就對了。
一切都在預料之中,進行得很順利,但是他們卻低估了蘇城和蕭樂的警覺性。
就在禎金以為能輕輕鬆鬆把人救回去的時候,蕭樂突然殺了個回馬槍。這才了有之後蕭樂糾纏不休,禎金差點被拖住的一幕。
然而呢,最終蕭樂也沒留住禎金。這一次的計策可以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真烈在收到人已經被救回的訊息之後,自然就退兵了。這對他來說,也只不過是把人馬拉出來遛遛,就當是一次演練了。
“元帥,重犯逃逸,計劃是我想的,全因我不夠機警,未能識破對方的陰謀。方才令胡人有機可趁,令我方兵將無辜喪命,都是我的錯,請元帥責罰。”
蕭樂單膝跪地,臉上全是慚愧之色。這是她首次意識到,原來主將一個錯誤的決斷,會讓許許多多的兵將喪命。
“這個計劃是本帥應允的,若說你有罪,那本帥也有,你..你確實失察,誤信細作之言,害我軍損兵折將,然大戰在即,此次就先打你五十軍棍,餘下先記著,以觀後效。”
蘇城本來想說你沒罪,無需自責的,畢竟這樣的事情換了個人去做,也不一定就比蕭樂做得好。
但是眾目睽睽這麼多人看著,他也不好偏私,不然他以後怕是沒法治軍了。只好中途改口,罰了蕭樂五十軍棍。
五十軍棍,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但是實實在在的打下來,也夠蕭樂喝一壺的了。
若是換個體弱的人,說不得要被當場打死。
當眾施罰,以示公正,這麼多人看著,即使棍下的人打的是三軍副帥,執棍的人也不敢手下留情。
一下一下的打在蕭樂身上,蕭樂要緊牙關死不吭聲,最後五十軍棍打完,她差點昏了過去。
不過好在還保留一些神智,死活不讓軍醫傷藥,發了好大一通火,才把人全都趕出了自己帳中,只留下了金瘡藥。
戰報在幾日之後,抵達了遠在千裡之外的平京,送到了蘇洛陽的桌案上。
左邊放著蕭樂寄回來的信,右邊放著摺子。蘇洛陽翻開了案上黑色封皮的摺子,是蘇城親手撰寫的。
直到看到那一行‘罰軍棍五十,以明軍紀’眉頭微皺。
再拆開蕭樂的信封,信內並未提及自己受罰之事,估計是怕蘇洛陽心中惦念,只是對此次戰敗做出了深刻懺悔與檢討。
再有就是一些日常瑣事,以及思念之情。
“陛下,可是邊關戰事不利?”阿諍侍候在一旁,捕捉到了蘇洛陽微微皺眉的細節,於是方才有此一問。
蘇洛陽合上了奏摺,說了一句讓阿諍莫名其妙的話“不是什麼大事,吃點虧長些記性也好。”
第二日朝會上就有收到風聲的大臣上奏彈劾蕭樂,想要蘇洛陽下旨降罪,剝去副帥一職,另選他人擔任副帥。
理由是身為主將,竟然不能明辨忠奸,讓我軍將士白白犧牲,有失察之罪。
無怪蕭樂出了一丁點小錯,就被人抓住不放。這麼年輕的四品將軍,還由陛下欽賜府邸,封為副帥,怎麼能不讓人眼紅。
最重要的是蕭樂孑然一身,背後沒有任何勢力的身影,是個孤臣,之前她在平京的時候,各方勢力加以討好,但是蕭樂都是冷淡淡的,並沒有要向哪一方示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