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上次曹仁失敗了,武則天更加渴望勝利,特地召回王孝傑也是為了確保這場勝利,而她卻始終沒有等到。如果說上次看到塘報的時候,武則天是氣炸了,那麼這次看到,武則天炸不起來了,而是深深地感到害怕,恐懼,甚至是絕望。兩次戰役,四十萬大軍,這不僅僅是個數字,而預示著自己的大部分軍隊都沒了,一時間很難再組織起大規模的軍隊去平叛,更加預示著吐蕃和突厥等地可能也會不安分。武則天沒有說話,她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這日,武三思回到洛陽,武則天急忙把他叫入宮中,詢問緣由。武三思答到:“臣奉命同王孝傑征討契丹,不料王孝傑率前軍投敵,多次問我討要糧草和攻城器械,並悄悄轉給契丹,同時又率部下與我對抗,臣器械糧草不足,又被契丹和王孝傑聯合攻擊,這才敗了下來,另外王孝傑還勾結邊境江湖勢力想要殺臣滅口,臣拼死抵抗才得以活命,望陛下治臣之罪!”說的言辭切切,最後竟然泣不成聲。
“我平日待王孝傑不薄,他怎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武則天顯然有所懷疑。
“王孝傑部下蘇宏暉不願叛亂,王孝傑欲殺之,他僥倖逃了出來,陛下可以問他。”武三思道。
武則天傳來蘇宏暉,問他緣由,蘇宏暉果然說的跟武三思絲毫不差,並且各個環節都講述的有聲有色,果然是個講故事的高手!這武則天本來就生性多疑,心狠手辣,聽了這番話,頓時火冒三丈,命人抄了王孝傑的家,並把王家三十餘口全部抓捕,不日問斬!
當這個訊息傳到一個人的耳朵裡時,只見這人急忙對僕人說了句:“不好,馬上備轎,進宮面聖。”
話分兩邊,再說這契丹李盡忠,兩戰基本全殲了大週四十萬大軍,一時間在契丹名聲大噪,人人敬仰,被契丹人稱為“無上可汗”,大概料到了大周已經抵抗不足,也想借著士氣,打進中原,於是便召集軍隊進攻崇州。
訊息傳到洛陽,武則天最怕的事情還是來了,她真的害怕了,她知道自己的江山來的有多麼不容易,她現在已經七十多了,最怕的就是失去,該怎麼辦呢?忽然她想到一個人,剛想叫侍衛傳喚,忽聽侍衛來報。
“狄仁傑狄閣老求見!”武則天聽罷,趕緊讓狄仁傑進來。
“閣老前來所為何事?”武則天剛想命人傳喚狄仁傑,沒想到狄仁傑竟自己來了!
“陛下,臣聞陛下要處死王孝傑一家,臣與王孝傑素有交情,深知其生性忠厚耿直,實在不像投敵之人。”狄仁傑似乎在向王家求情。
“愛卿啊,知人知面不知心,朕也待王孝傑不薄,亦不願相信其投敵,然大周將士所言皆是如此,豈能有假?朕將其滿門抄斬已是便宜了他,卿勿需多言!”看來武則天早已做出了決定,更何況君無戲言。
“陛下,依臣之見,契丹連戰連捷,大破我大周軍隊四十餘萬,士氣高漲,定不會善罷甘休,必會大舉進攻中土,崇州便是其第一塊肉吧?”狄仁傑繼續說道。
“不錯,崇州來報,契丹大軍已經出動,直逼崇州,愛卿有何退敵之策?”狄仁傑就是狄仁傑,武則天心想,我所考慮的事他竟然已知曉。
“想我大周兩戰損失四十萬大軍,恐已無力組織大規模軍隊了吧?”狄仁傑一語道出了要害。
“正是,愛卿不必兜圈子,有何策略直說。”武則天顯然知道狄仁傑已有了策略,甚是著急。
“臣可保崇州無虞,邊境安寧,亦可收復營州,但臣有一個請求,那便是暫時不要處置王孝傑家眷!”狄仁傑提出了條件。
“大膽狄仁傑,你竟然跟朕講條件,你這是威脅於朕嗎?”武則天聽罷勃然大怒。
“陛下息怒,臣不是威脅陛下,只是想找出一個真相,還王家一個真相,還大週數十萬亡靈一個真相。如果陛下認為臣是在威脅陛下,請治臣之罪!”狄仁傑擲地有聲的答道。
對於邊境危機,武則天著實沒有辦法,既然狄仁傑說有辦法,那便只能依靠他了,於是說道:“閣老真能打敗契丹大軍?”
“臣願立軍令狀!”狄仁傑答道,露出一絲自信笑容!
“好吧,老狐狸,朕答應你的請求,但如果你做不到,也休怪朕不顧君臣之情!”武則天也露出一絲寬慰的笑容,畢竟狄仁傑從來沒有食言過。
“不過陛下還需答應老臣一個條件。”
“狄仁傑你不要得寸進尺,什麼條件,說罷。”其實此時只要能解邊境危機,就是十個條件,武則天也會答應。
“一道聖旨,令天下囚犯及士庶家奴驍勇者充軍,由臣統帥,另神都副留守敬暉及千牛衛副統領李元芳與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