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頭不耐煩的擺了擺手,喝道,:“你別鬧了,快回家去吧,這事兒我都決定好了,用不著你多嘴,你少在這兒添亂。”
“我不回去,除非你們跟我一起回家,不去官府救那個殺人犯。”文老頭的妻子倔強的道。
文老頭嘆了聲氣,不想再多浪費時間,便叫他的三兒子把他妻子強行送回家,看住他妻子不許出來搗亂。
可是還沒等文家三兒子有所行動,文家的大兒子就不樂意了,早上時,文老頭的妻子特地去了文家大兒子的家裡,找大兒子幫忙。
文家一共有五個兒子,一直以來,文家的二兒子、三兒子、四兒子和小兒子都跟文老頭老兩口住在一起,只有大兒子除外。
因為大兒子的年紀最大,所以大兒子很早就娶妻成家,不和父母住在一起,雖然他和文老頭老兩口都住在同一個鎮上,但是他平時卻很少過來看望文老頭夫妻倆,故而文老頭也最不喜歡這個大兒子。
文家大兒子開口道,:“爹,你們怎麼能這麼做,這麼大的事兒你們竟然都不找我商量商量嗎?”
今早,文老頭的妻子為了阻止文老頭和三兒子四兒子小兒子去官府幫助衛常青翻案,所以才去把大兒子找來,想讓大兒子幫著自己攔住文老頭和另外三個兒子。
文老頭一聽,頓時不悅的哼了一聲,:“找你商量?我們憑什麼去找你商量?當初因為你弟弟的事兒打官司時,我們找你幫忙,那時你不是不肯幫嗎?怎麼現在你卻肯過來關心這件事了?”
文家大兒子反駁道,:“這能一樣嗎,我再怎麼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你們為了錢,而去對不起老二啊?你們要是真的就這麼翻案了,那你們對得起老二嗎?”
“哼,少在我面前說這種假惺惺的屁話,我還不知道你嗎,你才不是真的關心你弟弟的事兒!你就少找藉口來插手此事了!”文老頭頓時嗆了回去。
他對自己的兒子可是再瞭解不過了,文老頭的心裡跟明鏡似的,早就把他大兒子的心思給看透了,他知道大兒子之所以來阻止他們,並不是真的因為心疼二兒子的離世,而是為了錢!
這一次,文老頭跟沈雲錦他們開口要了二百兩銀子,一共分成了四份,三兒子、四兒子、小兒子再加上文老頭老兩口各得五十兩銀子,這銀子文家人人都有份,只有大兒子沒有在分錢的計劃之中。
大兒子很早就獨立門戶了,文老頭又不喜歡這個兒子,所以根本沒有想要將銀子分給大兒子。
文老頭清楚,現在大兒子得知了二百兩銀子的事情,肯定會對這些錢起了貪唸的,也會想來跟他們分一杯羹,這才是大兒子今天前來的真正目的。
文家大兒子說道,:“爹,我也是文家人,今天這麼大的事情,不管你同不同意,我都一定要插手,只要我不同意,你們就別想去官府幫那個殺人兇手翻案。要是你們執意要去的話,那我就到官府去告發你們,說你們串通一氣要做偽證。”
聞言,文老頭皺起了眉,知道事情變得麻煩了。
沈雲錦、李逸和衛常慧更是心慌,生怕在這個節骨眼兒出了什麼岔子。
沈雲錦趕緊低聲問文老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你不是說你家你說了算嗎,現在這到底該怎麼辦。”
文老頭犯難的想了想,他的妻子倒還好說,大不了可以把他妻子強行帶回家裡給看住了,這也就不會再有什麼事兒了。可是他的大兒子卻很難辦,要是他的大兒子真的跑到官府去告發,那大家都會惹上麻煩。
“我的這個大兒子可是個難纏的,我看他今天過來十有八九是為了錢,待我和他好好說說,看他到底想怎麼樣。”文老頭壓低了聲音回道。
沈雲錦輕聲嘆氣,:“那你就快和他說說吧,盡快把他給打發了,別耽誤了大事。”
於是,文老頭便問向他的兒子,:“你說你要插手此事,那你就說吧,你到底想怎麼樣?”
還未等他的大兒子開口,文老頭的妻子就先說話了,:“這還用問嗎,當然是讓你們都回家去,不許再去官府幫助那個犯人。”
文老頭一聽,氣呼呼的罵道,:“我沒問你,你多什麼嘴。”
在他看來,要不是他的妻子多事,非要去把大兒子找來,現在也就不會有什麼麻煩了,所以他當然沒有個好氣兒。
這時,文家大兒子開口道,:“爹,讓三弟先把娘送回家吧,孃的身體不好,別讓她在這兒受累了。”
聞言,文老頭就明白,大兒子這是要支走他的妻子。
正好他也嫌他妻子多事,便答應了下來,讓三兒子快把他妻子給送回家去看好。
文老頭的妻子本不願回去,非要留在這兒等著和大家一起回家才安心,不過文家大兒子費了好多口舌,一番好說歹說,才終於將他娘勸了回去。
文老頭的妻子誤以為她的大兒子是向著她的,所以才聽了大兒子的話,殊不知,她的大兒子根本就不是和她一夥的,反而是另有所圖。
待文老頭的妻子走了之後,文家大兒子的真面目才終於露了出來,他沒有再去理會文老頭,而是直接和沈雲錦他們談判了。
文家大兒子說道,:“你們可知今日我們家的所作所為,很有可能會救下那個犯人的性命?”
衛常慧一聽,立馬回道,:“當然知道,要是救不了人,我們還找你們幹嘛?”
文家大兒子的嘴角勾起了笑意,意味深長的道,:“那你們以為,你們花了區區二百兩就能夠買下一條人命嗎?”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立馬明白了,這個文家大兒子根本不是不想救衛常青,而是想要多要錢。
想到這兒,沈雲錦稍微鬆了一口氣,既然文家大兒子想要錢,那就說明此事還有的談,這是個好兆頭。
她問道,:“那你覺得,這條人命值多少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