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朝,當朝臣稟報完要事之後,倫智便將自己想設立參知政事一職的事情提了出來。
“諸位愛卿,朝中大臣皆是國之棟樑,各司其職,日夜『操』勞,朕想了一個主意,設立一個職位,它將為諸位分擔沉重的任務。”
頓時朝臣中便炸鍋了,“分擔任務”,這是要削弱他們手中的權利,這怎麼行?
“皇上,朝中各部各職皆有分工,處理事情皆有章法,為何皇上會想到設立新的職位?這樣一來,將會打『亂』朝原有的制度,還請皇上三思!”左平章事展懷世說道,因為這個舉措首當其衝的就是他和右平章事蘇悅。說道蘇悅,他的女兒時大皇子的正妃,說不定將來還是國長,所以衝擊最大的還是展懷世。
“展愛卿不必擔心,這個職位並不會影響朝堂的任何原有的制度,它只是一個虛職。朕念想著各位處理國事辛苦,還要為民生思考政策,於是朕設立參知政事一職,這個職位無品無階,可直言上諫,為諸位減輕一些任務。”倫智就知道會有人反對,不過他們聽到無品無階,是個虛職之後應該不會再有反對了吧!
倫智的想法是美好的,但是諸位朝臣卻是不這麼想,新設立的職位,肯定有著它的不同之處,不然皇上也不會設立,而這個職位現在發現的優勢便是直言上諫,直達天聽。
“啟稟皇上,微臣推舉羅趨羅御史出任此職。”既然無品無階,對自己的權位沒有影響,那就先佔著這個位置,以後再說,展世懷想到。
“啟稟皇上,微臣推舉章張章御史出任此職。”蘇悅不是傻瓜,新的職位肯定有新的便利。
雖然在前面的立太子事件上,蘇悅沒有說話,那是因為他知道皇上現在還不想立太子,沒必要將皇上『逼』太急。可自己的女兒是大皇子的正妃,不管怎麼說,也要為大皇子拉拉人氣,而章張正好是支援大皇子的人。
“這麼巧!朕也有一個人選,不過此人不再朝中。”倫智沒想到僅僅一個虛職,這兩個重臣也要搶上一搶,那隻能讓三個人來比試一番了。
“皇上,參知政事一職必然要能言善辯,而且知曉國事,微臣提議將三人一同叫上大殿,比試一番,最後選出合適人選。”展懷世提議道。
“皇上,微臣也是此意!”比試分高低,相對很公平,蘇悅找不到反對展懷世的理由。
“好,那明日早朝,商議國事完畢,讓三人一同上殿比試!”雖然和倫智的預想有些差異,不過還在可控範圍,正好,倫智想看看陳啟到底有多少才華,便同意的兩人的提議。
下了朝,倫智吩咐秦手和秦拳給陳啟帶了封聖旨,同時也帶了一些書籍記錄。陳啟從小生活在山中,就算陳啟聰慧有才,可是國家大事又能知聞多少,這些書籍記錄便是倫智給陳啟的一些便利,倫智一定要讓陳啟贏得明日的大殿比試。
收到皇帝的聖旨和資料,陳啟哭笑不得,這是要死死的將自己綁上文朝的這艘有好幾個大洞的船啊!
為什麼陳啟會說文朝有幾個大洞呢?從茅屋取回來的書中有這方面的記載,恰好被陳啟看到了。
十年前,文朝和匈奴大戰,以失敗而告終,簽訂了求和條約。文朝每年要交保護稅,白銀五十萬兩,茶葉五萬斤,絲綢,五萬匹,不管這錢銀錢和汙漬對文朝有多大影響,但是這說明了文朝在外有匈奴虎視眈眈,時不時的被匈奴打一下秋風。
這只是外患,在內,有一個天聖教,據說是前朝留下來的餘孽,在文朝和匈奴戰敗後,便『露』出了頭角,聚集在南方的瓊洲,朝廷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經對瓊洲失取了控制權。
除了天聖教,還有文朝皇帝倫智的兄弟,成王倫勇,他盤踞在文朝東南方的襄洲,手握重兵,時刻等待著倫智出錯,然後抓住機會揮別而來,奪取皇位。
一個朝廷有著三個大洞,還有那些不知道的小洞,似問這是一艘破船還是一艘破船,還是一艘破船呢!
想到皇帝倫智對自己的關注,陳啟知道逃不掉,便老老實實的看著倫智送來的資料。
資料不多,只是對文朝的結構大致的介紹了一番,陳啟認為當今的皇上應該是想讓自己瞭解一些當朝的體制,不至於對朝堂的事情一無所知。
要說到文朝的體制,陳啟覺得還算簡單。一個皇帝,兩個參謀,也就是左右平章事,然後是施行政要的六部,工部,禮部,吏部,刑部,戶部,兵部。按照慣例,左右平章事一般分別兼任戶部,和吏部。
中央除了這些主要的構架,還有兩個機構,一個是御史臺,檢查百官,還有一個是大理寺,處理重要案件。
而地方的結構與中央相對應,並不複雜,在京城的主管政事的叫做巡案使,管理一應軍事的叫指揮使,主要是管理城衛軍。而在地方,則是一個知州,主管政事,下面幾個司部,職責如同朝廷的六部。另外,一個指揮使,主管軍務,兩者平級,相互分立。再就是下一級,只有縣令和縣丞,縣令的職責如同知州,縣丞的職責如同指揮使,不過權利的重心偏重縣令。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雞聞三更起,四更末便是早朝的時間。
陳啟很不適應早起,而且去了皇宮後,還要在早朝的文德殿外等待一番,才會有人出來叫自己進殿開始比試,決定參知政事的最終人選。
選了一套深『色』的衣服,將儀容整理了一番,對著水面看了一下倒影,稍顯稚嫩的臉帶著些許英氣,陳啟很滿意。出了門,拿著昨天附帶的地圖,尋找著皇宮的所在。
在早朝的文德殿外,等了估『摸』兩個小時,也就是一個時辰,陳啟才被一個尖細的聲音傳召。
走進大殿,陳啟發現所有人都看著自己,表情略有不同。有的是一臉的鄙夷,有的是拿鼻孔對著你,顯得高高在上,還有的是搖頭,至於為什麼搖頭,陳啟是不明白的。
“小民陳啟叩見皇上!”陳啟掃了掃兩袖,學著清朝的跪拜方式,向倫智拜道。
“起來吧!這就是朕推薦的人,現在所有人到齊了,比試就開始吧!”倫智帶著微笑說道。
“皇上,這是微臣連夜擬出來的比試專案,還請皇上過目!”展懷世手中捧著一本奏摺,承向倫智。
“啟稟皇上,微臣也擬了一份!”蘇悅不甘示弱,也和展懷世一樣,承出一份奏摺。
“兩位愛卿有心了,應童,將兩位愛卿的比試專案取上來。”倫智對旁邊的太監說道。
應童是何倫智一起長大的太監,年齡和倫智差不多。前兩次陳啟便在倫智的身邊見過,只是這個應童沒怎麼說話,沒有引起陳啟的注意。
應童應了一聲,便將蘇悅和展懷世的奏摺取了,放到倫智前邊的書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