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皇帝的質問,百姓們並沒有膽怯。
他們肚子裡有太多的話不吐不快。
異口同聲。
“有不服。”
皇帝掃視了一圈,各個低垂下腦袋,他嗤笑一聲,道:“有何不服,可到問斬臺上述說。”
此話一出,百姓喜上眉梢,以為得到了什麼機會。
這時,一個悍婦,直接衝上臺。
到了二世子面前,噹噹噹,就是三個大響頭。
“恩人,民婦給您伸張!”
二世子被感動,但他不能讓之伸張,剛想張口阻止……
悍婦已經轉過身,直面著皇帝,“咚”的跪下。
“拜見聖上。”
“民婦是個粗人,不懂什麼大道理,只知道俺家大黃牛成了妖,自己想變成人也就算了,還想把俺一家變成牛驅使,幸得二世子相救,民婦一家才能活至今。這樣頂天立地的恩人,怎麼能問斬呢?”
話音落下,眾人等著皇帝答覆。
但他只是道了一句,“說的有理,可還有其他不服?其他人有不服,也可上來述說。”
悍婦沒了。
她心裡記得二世子的恩情。
又上來了好幾個人。
其中一個是農家漢子。
他對三世子磕頭謝恩,又對皇帝道:“俺就會種田,也沒遭過妖鬼,可日子過得無比艱難,顆粒無收,唯有上吊。是三世子考察民間之時救了俺,還出了各種利民政策,讓俺能自給自足,還有餘糧,這是救命之恩。”
“還有嗎?”
一連又有好幾個人上來述說。
各種感謝地說了好一通。
但是皇帝只有一句話,那就是,“還有嗎?”
這時,一群書生扶著一個老者邁上了問斬臺。
底下有人發出驚呼聲。
因為這位以往是朝中重臣,不過年齡大了,已退休在家數年,有時候會到書院裡教教書。
沒人想到,這位竟然也來了。
老者走到臺上,面對皇帝,沒有直視,只是很平靜的推開周邊書生的攙扶,行了君臣跪拜之禮。
“拜見陛下。”
皇帝道:“王老也來了。”
王老道:“臣惶恐,陛下還記得。”
“又何不服,速速說來吧,往日裡就你喜歡與父皇言語。”
王老身軀一僵。
所謂的父皇,自然是上一任皇帝。
沒死的時候,格外看重王老,並時時邀請到宮中來,探討政事,且常常採納。
而皇帝提到這個,自然不是為了替父敘這份舊情,是有意而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