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會做什麼菜啊?”我低著頭問他,恰到好處的光線照在他的臉上。
感覺到一道柔和的目光,緩緩道來:“我呢,最會的還是煲海鮮粥和清蒸魚,很小的時候我奶奶就經常帶著我去海邊捉螃蟹,然後捉魚,我們經常帶著桶出去,海邊退潮後一些魚被潮水推到岸邊後,我們就直接去撿著,總是有很多收穫。”
“那一定很好玩。”
“是啊。那個時候多好玩啊,在海邊無憂無慮的。”他答道。
“可惜在沒有這樣的好時光了。”說完這句話的同時,他的眼光同時暗淡了下去。
若無其事的幫奶奶摘起了菜來。
“我想嚐嚐你的手藝。”
我低著頭,默默的看著他的後腦勺說道。
沉默了一會,他說:“我看有什麼可以給我做的,我再做給你吃。”
沒有在抬頭。
我蹲下來,幫他慢慢的摘好菜,奶奶的動作比我們還麻利,大概是常年做飯勞作的原因,比起我們這些不怎麼做菜的人來說,反而更加利索。
隨後我看廚房的桌子上擺了不少的食材,有牛肉,鴨肉,魚,豆腐和其他的一些蔬菜。
廚房的灶臺,還保留著我很小的時候記憶中的模樣。很高很高的灶臺,加上兩口很大的鍋,平穩而又穩固的鑲嵌在灶臺的中間,上面留有一根很大的通氣的煙囪,下面兩個鍋中間分別都有一個可以燒柴火的地方,靠牆的地方還有一個很大的堆放柴火的地方。
這麼望過去,柴火被整整齊齊的堆放在角落裡,外面還有一個和灶火臺齊平的地方,剛好人可以做在堆放柴火的外緣。
雖然是老式的傢俱和擺設,都被收拾的整整齊齊,乾淨而又整潔,顯示出了住在這間屋子裡面的主人對待生活的態度。
灶臺邊緣放著兩塊抹布式樣的坐墊,一看爺爺奶奶就是很精緻的人。
我記得我們家裡也是這樣的。
很小的時候,人還沒有灶臺高,卻總是喜歡看著媽媽炒菜,於是,她給了我一條小矮凳,我就靠著這把凳子,人站在上面,可以稍微高出一個頭,站在我們家的灶臺上,看著媽媽用鏟子在鍋裡四周中間翻動著,放下去的生菜總能在她的手裡面變化出不同的花樣。
左邊一口炒菜的鍋,右邊一口煮飯的鍋,一左一右搭配,菜炒熟了,飯也一起熟了。時間搭配的剛剛好。
最喜歡的便是那大鍋裡面的鍋巴,媽媽知道我喜歡吃,總是將米放入大鍋裡面,飯煮的久一些,燜久一些,待揭開鍋來,飯香撲鼻而來。
媽媽總是給我留有很多鍋巴,她和爸爸兩個人儘量將上面的飯菜吃完,給我一個人挖個大洞到鍋底,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因為有鍋巴可以吃。
無論零食也好,其他也好,都比不上鍋裡的鍋巴,咬起來脆脆的。
灶臺旁邊還有一個火炕,等一到冬天,在四面透風的牆裡,爸爸媽媽還有其他喜歡來串門的人,最喜歡圍繞著這個火炕團團坐著,除了靠牆壁那一塊,三面都坐滿了人。
鄉里鄰居最愛嘮嗑這種八卦還有十里八里傳來的各種各樣的小道訊息。內容五花八門,談論起來總是津津論道,在沒有手機的歲月裡,便是覺得時間也很容易被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