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此時的端木玉,人在盛怒之下,心在盛怒之下,所以,在他的心裡,即便是想要,也只是想要“喜”,而並非想要所謂的“驚”……
端木玉的說話的習慣,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無論在面對什麼問題,又或者是在面對任何的危機的時候。哪怕是事情迫在眉睫,他都同樣是不喜歡在一開始,就和盤托出,然後,將自己處於被動的地位的。他更喜歡的是,將自己的話,先說出一半,然後,讓旁人來猜測,再後來,才開始將問題一步一步地剖析開來,逐而段,逐而節,然後,再逐而地想出最佳的解決方法。
在皇室裡,沒有人有犯錯誤的權利,更沒有人,可以包容犯錯的人的胸襟。他們的眼睛,始終都在望著一樣東西,都在堤防著所有的可能和自己爭奪的所有的人,所以,在他們的心裡,是絕對不可以犯任何的低階的錯誤的。那是因為,有些錯,可能在我們的這一生裡,就只能有嘗試一次的權利,還有機會,有些錯,只犯過一次,就足以斷送我們的所有。
能笑到最後的人,才是笑得最好的。成王敗寇,才是勝與負的,最後的詮釋……
可是,在那些笑到最後之前,又有多少的難關,又有多少的坎坷,在等待著我們一一地度過呢?
有些時候,所謂的智力,所謂的解決方法,其實,並不是一定要依賴別人明言地告訴我們的。而是這些所謂的方法,在我們和對方的交談之中,在和對方的交流之中,依靠慢慢地理清的思緒,然後,那個答案,可能就會如靈感一般地,一下子地湧入腦海之中。
而現在,端木玉就是在依靠這種方法,先問,再聽,再綜合落陽的看法之後,剝繭抽絲,然後,以求找出最完美的辦法。
落陽是在端木玉的所有的話說完,微微地做了停頓之後,才緩緩地開口的。而他開口的時機,以及頻率,都拿捏得極好,可以說是恰到好處。
落陽說道:
“最近朝野之中,是發生了許多事……包括錢禦史因為貪汙而被陛下罷去了禦史之職,甘南河道之上,因為天氣極度的幹旱,而導致明年的春耕的困難……”
這些事情,都是發生在三日之內,而帝王的裁決,聖旨的下達,也不過是昨日,甚至是今日的事情,可是,這些事情,都毫無意外地,盡數地落入了落陽的耳裡——
雖然不是什麼石破天驚的話,可是,如此知道朝廷內部的運作,如此清楚每一日朝聖殿下的任何一條的政令的下達,單單是這一樣,都並非是一個謀士所具備的能力。
端木玉的眼神,終于都微微地閃了一下。
要知道,在端木皇裡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這個規矩就是,在端木家,年齡不夠十四歲的皇子,即便是已經成為封王,即便是已經別府居住。可是,若是他的年紀,還沒有到達十四歲的生日那天的話,那麼,他還是沒有任何的資格,可以過問任何的朝政的,而所有的過問,都只能是秘密進行,而且,不能為帝王所知。
落陽所說的這些,端木玉當然是全部都知道的。可是,端木玉不明白的是,為什麼,落陽知道的事情,都在端木玉的意料之外呢?
落陽一邊侃侃而談,一邊留意著端木玉的神色,望著端木玉驚訝到平淡,從聆聽到沉默的這樣的一個過程。於是,落陽就開始知道,自己所說的這些,雖然可以見證自己的知無人之不能,但是,遺憾的說一句。這些,實在都並非端木玉此時想要關心的最主要的內容。
看端木玉的情形,還未被允許幹政、上朝的端木玉,此時實在是沒有任何的閑心,和自己最新招睞來的謀士,去討論一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閑人政策。又或者是那些怦擊時事的憤世嫉俗。
端木玉從來都是一個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的人。所以,此時的端木玉想要的,一定是他認為迫在眉睫的……
於是,落陽的話鋒一轉,說道:
“……要知道,國事無大小,朝臣之亂,在百姓的心中,都是非常的痛心疾首。當然了,在朝言朝,這些,都並非大事,而今這三個月以來,最引人注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