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瑛在軍中已經待滿快一年了。
大軍在五月份的時候就已經來到了庫車城下,與齊王所帶大軍會和——由此永瑛知道了這個世界八成還有梅花烙的存在——在行進的這幾個月裡,永瑛這個年幼的阿哥在那些士兵的心裡已經留下了一個比較好的印象,雖然還比較年幼,看不出其餘什麼能力,但他從不喊苦,路上也沒生個病拖他們的後腿,更沒擺出一副皇子的架子來壓他們。
在夜晚大軍停下行進步伐的時候,一些放得開計程車兵甚至還教他練一些功夫。
由此,永瑛認識了富察·傅恆的長子福靈安、鈕鈷祿·阿裡袞之子豐升額以及赫赫有名的多拉爾·海蘭察,此時的他們還十分年輕,就像是一把還在打磨中的寶刀,此時就是年輕英雄的他們未來的風采一定更多奪目逼人!期間永瑛發現福靈安好像在觀察自己,但他們偶爾的談話內容也大部分圍繞著永瑛的伴讀福隆安轉,幾乎不怎麼扯到別的事上去。
永瑛有些好奇,現在的他已經漸漸可以脫離系統,自己去觀察研究別人了,哪怕一開始想的不對,但透過與系統給出的那些再融彙一下去想,他的思路已經越來越清晰了——
沒什麼皇帝會不打壓前朝的寵臣,越是榮寵那麼未來的下場就會越慘烈,而現任皇帝對他們家的恩寵只要是長眼睛的就都看得見,現在最有希望上位的就是五阿哥永琪,可他卻偏偏親近曾經富察家包衣奴才的令妃以及漢軍旗的福家,這福家不像是康熙、雍正朝的年家那樣有本事,大部分都是靠裙帶關繫上位的。
如果五阿哥是個精明的就罷了,可他卻自視過高還偏聽偏信,親近寵妃遠離嫡母遠離生母,這讓滿洲大族們對他都是非常的不看好!為了搭上五阿哥這條線而去巴結福家的只有一些小家族,而像富察這樣的大家族則是在觀察其餘的阿哥們,其餘滿人所出的阿哥就只有永瑛以及身為嫡子的永璂。
傅恆的姐姐是乾隆元後孝賢,十二阿哥是與皇帝不合的繼皇後的兒子,而永瑛的伴讀就是傅恆其中一個兒子之一,隨著宮裡漸漸傳出帝後不和、皇帝不待見繼皇後母子的訊息來,富察家自然是將目光放在了看似平庸低調實際上卻沒什麼大缺點永瑛的身上。
雖然皇上正直壯年,以後說不定還有滿妃所出的阿哥,但將來的事誰說得準呢?傅恆作為皇上的嫡親小舅子,對他的忠誠是不容置疑的,但不代表他不會為了自己家族而做打算,更何況早在當年孝賢死後傅恆就對皇上心裡存有小小的不滿——葬禮辦得再大又如何?生前他的姐姐因為慧賢皇貴妃而處處被皇帝給沒臉,永琮還是慧賢死後才有的,在死後皇上還把慧賢的東西移入孝賢生前所住的長春宮,生前惡心她不說,死後還要惡心她。
更何況清朝歷代皇後只有孝後面那個字才是贊頌她生前品德的,而皇上卻把孝賢的賢給了慧賢皇貴妃......不是同一朝代的也就罷了,可同朝的皇貴妃和皇後的諡號有字重疊,這到底是表示對皇貴妃的恩寵還是給皇後的沒臉?
於是因為種種原因,傅恆開始觀察起十歲的永瑛來。福隆安雖說與永瑛更加親近,但上課和騎射根本看不出人真正的能力來,可在這戰場上就不同了,哪怕只是個隨軍出行最多當個鼓勵士氣的吉祥物,但他卻目前為止唯一一個上過戰場的皇子,表現如何可是很重要的。
目前為止還有十幾年才會出生的法國皇帝拿破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同樣的,這句話搬到中國的皇宮來,就會演變成“不想當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永瑛對那個位置是沒想法,沒想著踹掉乾隆、踩著兄弟的血坐上那個背後滿是白骨血肉的寶座,但他卻不止一次的想過作為皇帝進行改革絕對比親王容易得多,封建社會也有封建社會的好處,對皇帝的命令是要去絕對執行的。
所以永瑛面對福靈安的觀察就當做沒看見,或者說他們彼此都在觀察對方,但他對家世平平、完全是靠自己本事一步步走過來的海蘭察卻是比較親近的。
或許有了齊王的原因,雅爾哈善沒有像真正的歷史上那樣面對別人的提醒依舊不以為然地喝酒吃肉作樂,而是調動大軍進行防備,終於在庫車城被困一月、糧草彈矢皆盡時攻下了庫車城。這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再加上乾隆對大軍的行進速度沒有做很嚴格的規定,所以他們回去的速度慢了很多,所以到了十月還在半路上。
事實證明,拖曳絕對不是什麼好習慣,乾隆下令大軍調轉方向去解救被困黑水營的兆惠。
由於乾隆沒讓永瑛回去,所以永瑛只好繼續跟著大軍,連夜趕路、冒雪前進、長達幾晝夜的激戰等都把軍中其他人都折騰得夠嗆,但他感覺卻還行,畢竟作為一個年幼的阿哥,哪怕是個不怎麼受寵,他被允許真正跑到戰場上殺敵的機率為零,頂多是在後方看著那些後援工作。
這樣一來,永瑛更能體會到這些保家衛國的將士們的辛苦。曾經生活在較為和平的二十一世紀的他根本就沒見過真正的戰爭,未來哪怕有戰爭,拼的也是熱武器等科技,而不是每個將士用自己的身體迎向敵人的刀劍。
永瑛看著其中一些教過自己功夫的人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一些人回來後身上也掛著重彩,臉色蒼白的嚇人,眼眶開始發熱,心裡湧出無限的悲涼來——他這個雖說上了戰場卻也被好好地保護起來的皇子,跟這些用汗水血水和生命保衛祖國領土完整的將士比起來算得上什麼呢?他跟他們比已經夠幸運的了,所以有什麼資格去抱怨乾隆的偏心?
他雖然不能上戰場,因為如果他死了恐怕這些人都會倒黴,但不代表他會什麼都不做。永瑛開始學習處理傷員的傷口,一開始他僅僅是在一旁紅著眼睛看,然後一點點地開始處理起小傷甚至是比較大的傷勢,起初別人對他這樣的舉動雖然不喜,認為他是在惹麻煩不安分,但也不敢多說什麼,只好在他走開後重新處理。
但隨著永瑛不嫌髒,並且可以完美地處理重傷員的傷口後,別人對他多了分親近——人心都是肉長的,他們察覺得到永瑛憐惜並心疼著他們,也是真心替他們處理這些傷——他沒有漠視,反而尊重並想保護他們的生命。
這是封建時期,皇家宗室、滿洲大族長者的心比未來那些大佬的心複雜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是與之相反,構成社會金字塔中央部分的普通人的心卻也比未來百姓要簡單和淳樸得多,尤其是對漢人老百姓而言,只要吃飽飯就足夠了。
曾經就是最最普通的人的永瑛,甚至會比皇帝更加了解天下百姓需要什麼。
作者有話要說:主角心裡還是比較善良的,會為了曾與自己相處過的將士的死而傷心流淚,但他並不是聖母。
感覺這章寫得好混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