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飯是在小豬爺爺家吃的,很有特色也很好吃。
下午日頭稍降,眾人向這次的目的地,後山山谷草原走去。來的路上,楊雲就給他虛吹,這裡環境怎麼怎麼好看。
來了以後,只是見識了小村莊,雖然也很美麗,但想要配得上楊叔的贊美,顯然還差一點核心東西。
踏著這條村民經常進山的小路,一個大叔給大家介紹道:“這些年,隨著國家監管力度和環境保護的大力整頓,很多消失十幾年的動物,又開始看見蹤影。”
“向雲豹、山貓等一些保護動物,也有了蹤影,開始往這些地方遷徙。而且,半年前我曾在鷹嘴巖看到過老虎,也發現過熊的腳印。”
大叔是楊家村最後一個獵人,對擁有獵人傳承的王通來說,假獵人碰到一個真獵人,猶如李逵碰到李鬼,真心好奇妙。
熊和老虎他不稀奇,他好奇的則是山貓,他不由跟著問道:“大叔,山貓不是隻有北方那些高海拔寒冷省市才有,怎麼?我們這裡也有?”
與此同時,王通給在場人做了一場科普:“山貓又名猞猁,屬於貓科,體型似貓而遠大於貓,體粗壯,尾極短,通常不及頭體長的14。四肢粗長而矯健。耳尖生有黑色聳立簇毛。兩頰具下體淺棕、土黃棕、淺灰褐或麻褐色,或為灰白而間雜淺棕色調;腹面淺白、黃白或沙黃色。尾端呈黑色。?”
“猞猁為喜寒動物,棲息環境極富多樣性,從亞寒帶針葉林、寒溫帶針闊混交林至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叢草原及高寒荒漠與半荒漠等各種環境均有其足跡。生活在森林灌叢地帶,密林及山岩上較常見。喜獨居,長於攀爬及游泳,耐饑性強,可在一處靜臥幾日,不畏嚴寒,以鼠類、野兔等為食,也捕食小野豬和小鹿等為食。巢xue多築在巖縫石洞或樹洞內。每胎24仔。廣泛分佈於歐洲和亞洲北部。”
王通的記憶中有山貓的所有資訊,自然也就知道這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生存範圍。沒想到,在這裡竟然聽到有山貓的出現。
這大叔聽到王通的問話,雖然不知道山貓的具體情況,他是獵人,又不是動植物學家,但是經驗讓他贊同王通話語中的某些觀點。
“小夥子說的不錯,山貓也就存在於我們楊家村方圓百裡,再往南沒有,往北應該有,但是沒遇到。”
“山貓的皮毛很值錢,所以遭到大範圍的捕殺,再加上生活環境的破壞,和他們的食物野兔在人類捕殺下,山貓數量減少,同時逐漸退回大山深處,不再露面。”
說到這,大叔臉上露出一絲難過。作為一個老獵人,他們雖然也打獵,但是在心裡卻是敬畏自然。對人們如此掠奪式的殺戮和破壞,打心底裡厭惡和心疼,但他只是一個獵人,有誰聽他的話。
果然,此話一出口,楊雲三哥臉上有點尷尬,因為他在那個時候是村裡的村支書,而這件事他也是有參與其中。
“老二,這不是鄉裡的政策,我們自然不能違反。”
“哼!”
大叔沒有聽這個解釋,冷哼一聲沒有理會,隨後感慨道:“這些年,環境變好,很多以前消失的動物又一個個回來。”
接下來,眾人一邊走,一邊聽著獵人大叔講一些大山裡的故事。從沒有經歷過這些的人,一個個聽得很仔細。
一邊聽一邊走,半個小時眾人來到山腳,順著小道眾人拐了一個彎,原本緊湊的環境豁然開朗,一個呈喇叭狀的山谷入口出現在眾人面前。
山口絕對不小,王通目測足有十五六米,山口兩側,兩顆足有成年人腰圍粗細的銀杉好似峽谷守衛駐守在山谷口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