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監控部內, 所有監控教官的注意力,都被這力量懸殊的冠軍之爭吸引。
強者小隊不用說了,他們爭奪第一是必然。但這由五個據說是最菜的“鳥”組成的小隊, 竟然這樣高能地蹦出來, 這就有意思了。
本來覺得最無聊的年度負重越野考核, 也難得有了點刺激和懸念。
楊桐桑把何曉與機甲系那兩個學生的對戰研究了好幾遍。雖然都只有不長時間,但楊桐桑越看越震驚。
他一直排斥的這個小女生, 一攻一守間, 竟沒有半點無用之功。可以說幾乎完全做到了極致的攻守效率。
怎麼可能?這得有多豐富的戰鬥經驗和技能, 才能做到這種程度?
又或許,是她的精神力?
楊桐桑神情複雜。即使是s級的最高階, 也是不可能達到如此高效戰鬥的程度的。
他又看了看何曉的檔案:六歲到十七歲之間, 流落星域中, 而且據說還在亂流域呆過。
十一年艱苦環境的磨礪?嗯, 這倒有可能。可這得是什麼樣的殘酷環境, 才能把這麼個看似弱不禁風的小女生, 磨礪成這樣強悍?
楊桐桑震驚之後就是欣喜和驕傲。當然, 也帶著一點點的愧疚,之前是自己太武斷了,忽略了這個女生。
但不管怎麼樣,現在補救還為時不晚。
他歪著腦袋看了看旁邊兩個神情嚴肅的家夥, 這兩位是機甲系兩個班的輔導教官。
他們一個是姚子鋒所在班的輔導教官,一個是現在正在跟菜鳥小隊較勁的,沈輝他們的輔導教官。
呵呵!楊桐桑挑了挑眉, 心裡無比順暢。
一直以來, 同為為一線戰鬥部隊培養人才的學系, 指揮系總是被機甲系壓制。
沒辦法, 機甲系的學生要求更偏向個人武力值。所以只要是涉及到體能戰力的考核或比賽,機甲系絕對是最強的。
這一回……,楊桐桑又看了看何曉他們的那塊影片影像。
指揮系的菜鳥小隊與機甲系的最強小隊pk,這本身就是對機甲系的一種諷刺。
考核區內。
本來在向最後一個標識範圍區強行軍時,最強小隊已經超過了菜鳥小隊,但一道天然的屏障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而在後面緊緊追攆的菜鳥小隊,也很快來到了這道“屏障”面前。
現在,菜鳥小隊與最強小隊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這道屏障是一面高達近百米,又橫向綿延數公裡的高崖。它上面,就是最後一個標識範圍區。
這道灰英巖的高崖陡峭險峻,淺灰色的崖壁上,偶爾能冒出一兩棵小灌木。
也有一條路可以繞過這面高崖到達上面的標識區,但那條路太繞遠。
兩個小隊都選擇了攀登高崖。
何曉他們有底氣,因為他們有登山裝備。這是在第一個標識範圍區得到的。
其實在第一標識區藏有很多裝備,但讓何曉看上的卻沒有多少。
這五套登山裝備正好夠他們五個人,最主要的是,這種裝備讓何曉有種魔幻的感覺。
這是一種軟金屬外骨骼裝置,又稱液態機甲。
它們是在那個標識區裡眾多物資裝備中,唯一的機甲裝備。
“看”到這五個壓縮成拳頭大小的液態機甲時,何曉並不知道他們能不能用上,她只是被這種新奇的裝備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