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風幽子慢慢走到了編鐘旁,拿出了一根小錘子。
“編鐘的鐘架稱為鉅(ju),由245個構件組成,設計精巧,比例適宜,結構牢固,可以拆卸,承受了二千多公斤重的全套編鐘的重量。
編鐘分甬鍾、鈕鍾、鎛鍾,西周早期的甬鍾是3件一組,西周中晚期的甬鍾是8件一組,春秋戰國時期編鐘的組合越來越多。”
【真的假的?有研究歷史的嗎?出來驗證一下啊!】
【大學學歷史的,但沒教這個啊!】
【真的假的?】
【不管真的假的。反正666!】
【然後主播後面那四四方方,的鐵盆子是什麼?小孩洗澡用的浴缸?】
【……】
隨著彈幕的指引,風幽子隨之看去,隨後道。
“哦,那是司母戊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寬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
鼎是最重要青銅器物種之一,是古代用以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三代及秦漢延續兩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見和最神秘的禮器。
鼎有三足的圓鼎和四足的方鼎兩類,又可分有蓋的和無蓋的兩種。
據文獻及考古發現九鼎應為諸侯之制,七、五鼎為卿大夫,三、一鼎為士級。但天子之製為十二鼎,是雙數。
最初的鼎是由遠古時期陶製的食具演變而來的,即是由釜、陶支腳和灶的組合而成的。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條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燒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
自從青銅鼎出現後,它又多了一項功能,成為祭祀神靈的一種重要禮器。
青銅鼎多為圓腹三足,也有方腹四足的。鼎口處有兩耳。對銅鼎的擁有和使用,是奴隸主身份等級差別的標誌之一。
在周代,就有所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數量的規定。
隨著這種等級、身份、地位標誌的逐漸演化,鼎逐漸成為了王權的象徵、國家的重寶。統治者往往以舉國之力,來鑄造大鼎。
且還相傳……有一種成組的鼎,形制由大到小,成為一列,稱為列鼎,列鼎的數目在周朝時是代表著不同的身份等級的。列鼎通常為單數。”
一時間,直播間寂靜無聲,滿屏的彈幕瞬間清空。
只不過,他們並不是被風幽子的學識與風幽子家的文物給嚇倒的,他們只是覺得,這個主播……好能忽悠人!
一時間,退房,退訂的想法齊齊在觀眾們的心中浮起。
【我就想知道,主播這麼豐富的歷史學識,是從哪裡來的。】
“我家那口子告訴我的啊……”。
<!over>
喜歡我的母親是妖怪賢者請大家收藏:()我的母親是妖怪賢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