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一個字!
那個字叫做‘慫’。
‘慫’八畫,心字底。拼音song。
形聲。從心,從聲。本義驚慌
慫,驚也。——《說文》將乍往而未半,怵悼慄而慫兢。——《文選?張衡?西京賦》
又如:慫兢(驚懼)
慫恿,提學御史房寰恐見糾擿,欲先發,給事中鍾宇淳復慫惥,寰再上疏醜詆。——《明史?海瑞傳》
又如:慫恧,從旁鼓動。
但除此之外,慫也蘊含著另一個寓意。
慫包軟蛋,寓意軟弱無能。
但明顯,鑑真給智首這個字明顯不是這個含義。
實際上,只要將慫拆成兩個字便能理解鑑真的意思了。‘從’‘心’。
“要我跟隨著心裡的想法走嗎?可禮佛不就是需要剋制自己內心深處慾望的嗎?”
帶著這樣的疑惑,智首回到了自己的客房內。
可一進到客房,智首卻發現了一本放在自己房間桌子上的書籍。
封面上有著三個大字《歡喜禪》。
“是鑑真來過,把這本書放在我客房裡的嗎?”
帶著這樣的疑惑,智首女尼捧起了《歡喜禪》,細細品讀著。
直至夕陽西下,陰陽寮的僕人們送來齋飯時,智首女尼才放下了歡喜禪這本書。
但此時智首女尼心中已經沒有了半點的疑惑,佛心也不再紊亂,此時智首女尼的佛心堪比岩石還要堅硬!
……………………
歡喜禪,密宗的一種修煉方式。歡喜佛唯密宗所有,國內只有藏傳佛教喇嘛教)寺廟中才有供奉。現存的歡喜佛造型多數是兩個佛面對面交合在一起。
女佛握佛經、元寶以示融合迦南,男佛戴法冠,面目猙獰,張臂箕坐,以示菩提教化。
據說,西藏有一段時間,因為佛教禁慾的緣故,人口銳減,所以密宗提出歡喜禪。西藏密宗由印度密教發展而來。
密教也稱坦多羅教,坦多羅tantra密咒)的詞根tan的原義就是生殖、繁衍。
它繼承了印度教中性力派縱樂派)的思想和實踐。印度密教有這樣的傳說:崇尚婆羅門教的國王“毗那夜迦”殘忍成性,心性成魔,殺戮佛教徒,釋迦牟尼派觀世音去教化他。
觀世音採取種種手段都無法降伏魔,怎麼辦呢?無奈,便化為美女和“毗那夜迦”發生肉體關係,在觀世音溫暖的懷抱裡,“毗那夜迦”頓時化解了一切惡,心中充滿愛,終於皈依佛教,成為佛壇上眾金剛的主尊。
可見八雲寺將觀音賣進那地方也沒有什麼錯。)
現存的歡喜佛造型多數是兩個佛面對面交合在一起。女佛握佛經、元寶以示融合迦南,男佛戴法冠,面目猙獰,張臂箕坐,以示菩提教化。
在佛教密宗中,彼岸的超驗智慧“般若”代表女性的創造活力,另一種修煉方式“方便”代表男性的創造活力,分別以女o的變形蓮花和男o的變形金剛杵為象徵。
透過想象的陰陽oo和真實的男女oo的瑜珈方式,親證“般若”與“方便”融為一體的極樂涅盤境界。
這就是“歡喜佛”的宗教寓意。
歡喜佛唯密宗所有,只有藏傳佛教喇嘛教)寺廟中才有供奉。
北京的一些寺廟裡面就有,一尊雙佛,面對面抱著在一起合二為一,即明王和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