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姥爺當年招濃眉大眼的二姨父當上門女婿時,本屬意將大閨女許配給他,結果被二閨女截了胡,為此兩姐妹一輩子不合。
可偏偏論能力、比心計、拼地位、掰手腕,甚至單看長相,周秀梅哪一樣都點不了上風。
就連下地割麥子,妹妹的手腳都比她利索,周秀梅只好一輩子生暗氣。
這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庭關係,楊一木也無奈,哪有半點課本上講的鄉村詩意和黃昏牧歌的影子?盡是些雞毛蒜皮的瑣碎。
吃好午飯,楊一木見沒啥事了,自己又不善言辭,就對林芳說道,“我去強子那兒一趟。後天要回老家了,我那房子有點漏雨,趁天好,明天叫強子帶人把屋頂拾掇一下。你忙活半天了,在家歇會兒吧。”
“你等會,我換身衣服,我去市裡買點東西,年前就不用去了。”林芳還沒等楊一木答話,拉上葉向南就直接進了屋。
如果一個人抱著目的性去等待一個人,時間感覺會過的太慢,心裡想著,快好了吧,咋這麼慢呢,還沒出來呢。
如果單純什麼事情也沒有,他能在椅子上躺一整天都不是什麼大事。
等林芳出來的時候,也不過才過了二十分鐘。可對楊一木來說,這二十分鐘比兩小時還漫長。
他直接把腳踏車推出來,把後車座拍的啪啪直響,“走吧,麻利點,別墨跡了。”
“姐,我也去。”葉向南嘟著嘴跟了出來。
周玉敏從堂屋探出身,“死丫頭,放假了也不回家?你跟著湊什麼熱鬧?”
葉向南吐了吐舌頭,“媽,我都這麼大了,在大姨家玩兩天就回去,你別管了。”說著,一溜煙騎出去老遠。
“早點回去。”周玉敏無奈,只能衝著背影喊了一嗓子。
“知道啦!”葉向南回道。
林芳望著在前面騎著的葉向南,突然問楊一木,“哎,你說我剪個向南那樣的短髮怎麼樣?”
楊一木停下車,打量一番,一本正經地分析道,“不怎麼樣,你眼睛雖大但睫毛短,眉毛稀疏,鼻樑太高,嘴又太大,腿雖然長但腿型一般。最主要的是......哎喲!”
話還沒說完,啪的一個巴掌結結實實地拍在楊一木後背上。
從方強店裡出來,楊一木想起要給三妹買些教輔資料,只有就近去新華書店了。
楊一木樓上樓下轉了一圈,沒有找到所謂的教輔區,其實這年代根本就沒有教輔這個概念。
轉過一個拐角,看到幾個孩子圍在一起,正聚精會神地捧著書看。
楊一木過去看了一眼,都在看《讀者文摘》,三角錢一本,據說刊名請了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的。
去年剛創刊時,還有人誤以為他就是主編,特意寫信稱讚趙先生你這本雜誌辦得真好。
年代久遠,楊一木也有些吃不準買些什麼書給三妹。其實也沒得挑選,葉向南看著他轉了圈,什麼也沒拿,便主動幫忙拿了一套姜蘇教育社出版的數理化全套,又拿了一本英漢大字典、一本新作文彙編。
楊一木也是不自覺地感慨,這個遍地機遇的年代,要是自己編寫教輔,說不定能成為中國教輔教父。
由此也忽然想到,號稱中國硬筆書法第一人的龐中華,就在今年將出版他的那本鋼筆字帖,而且還賣得異常火。
葉向南又推薦了兩本英文原版小說《傲慢與偏見》和《簡·愛》,說是能提高英語閱讀水平。楊一木翻了翻還是放了回去——他可不敢拿什麼課外書給三妹看,全英文的也不行。
三妹倒是不必交代太多,學習倒是個省心的,兩輩子楊一木都沒為她操過心,但是一個小姑娘陡然從農村進城讀書,難免被花花世界晃花了眼,再看點雜書說不準就出格了。
轉到百貨大樓買衣服時,林芳給三妹和八同各買了件滑雪衫,又比著櫃檯前一位男顧客的身材,給楊二力挑了件華達呢中山裝。
等楊一木和葉向南轉圈回來,林芳又拉著他指向櫃檯,“給你媽買件羽絨服吧,她肯定喜歡。”
八十年代初,羽絨服還是稀罕物,多為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生產,像上海飛達、雙羽,都是著名的牌子。
羽絨服厚重,顏色單一多是軍綠或藏青的,鴨絨填充,易鑽絨,尼龍材質,就這也是普通人買不起的奢侈品。
售貨員看著楊一木在那發呆,不滿意地說,“買不買啊,別擋著道,後面還有人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