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如此,不少後來的人越覺得今天非吃上小龍蝦不可。
有脾氣臊的開始發火了:“拿我們當猴耍吧,我們是有愛心的好市民,對教育事業非常關注。今天這蝦非吃不可,我給錢!”
楊一木交待方強從板車上拿來厚厚一撻子紙,自己折了兩包煙,一邊散一邊打招呼:“不好意思啊,沒想到大家這麼捧場,也感謝各位對教育事業的大力支援。本來,明天恢復原價的,這樣吧,明天來的一律打五折,需要的跟工作人員領愛心助學券。”
來之前,楊一木早已印好了。
鋼板、鐵筆、蠟紙、油墨、滾筒、紗網這些幾乎是每個老師教學生涯中常用的幾大件,除了上課、備課、改作業,其它時間都在刻印卷子,一次下來,滿手黑乎乎油墨。
晚上回到汶中,楊一木幾人一統計發出去的券,好傢伙,六百三十三斤。
方強瞅了眼老張,笑著建議:“要不,我們明天再多備一點。”
“嗯,就按一千斤備。”老張也點頭附議。
楊一木的淡定自若,讓他們兩人的膽子也變大了。
聽說鄉里中學蓋新校舍,附近不少有孩子在學校上學的人家還是趕來幫忙了。
各村支書也派人派工,有些村裡有拖拉機就派拖拉機,沒拖拉機的也要想辦法派幾輛大騾子車來,說白了都是白盡義務,根本就沒提僱工、運費。
方校長跟楊一木一商量,兩人都拉不下這麼大的臉佔便宜,這時候農村正在割麥子,所以只要是來幫忙幹活的都管飯,安排在學校伙房,滿滿坐了四大桌,有酒有肉,連在學校就餐的學生也沾了葷腥。
大家都說幫忙應當應份,誰家沒個孩子在這兒上學,都是自家人,太客氣了,真沒必要準備這麼豐盛。
後面砌牆的時候,各村各戶麥子已經收了,如鬆土、施肥和灌溉這些田間管理也忙完了,秧苗要到七月初才插,正好有空檔期。
人多幹活就快,學校伙食足,凡是來幫忙的都是實心實意賣力幹。
這階段,一傳十,十傳百,楊一木的小飯攤出名了,每晚的出貨量都有一千斤上下。那些來吃過的,免不了要在某些場合顯擺一番,八卦的力量是強大的,有人已經把富平小龍蝦作為走親訪友、朋友聚會的必備品。
出門全憑兩條腿,衣食住行需要票,家中人多養不活,可市裡大部分雙職工家庭,真心不差這幾塊錢的龍蝦錢。
一些做涼粉、小吃生意的攤主也開始往新華書店這條街靠攏,儼然有美食一條街的發展勢頭。
方強是真的激動壞了,不管是利潤還是出貨速度,比在富平販蝦可出息多了,收蝦送蝦都有人挑剔啊。
生蝦成本一毛,賣九角二,這裡面就有八角二的純利,這還沒有算上賣啤酒賺的外快。
就這幾天功夫,吃小龍蝦喝啤酒,一種新的飲食文化開始在市裡流行起來了。
按照楊一木的交代,方強跟附近一家代銷店談成了合作,一瓶金陵啤酒可分得五分的利潤,雖說利不大,可架不住量大啊,一晚上一千多瓶呢,每天也有七八十塊的純利呢。
“小東,火再旺些!”老張頭也不抬地喊道。
林東往柴火灶裡又塞了幾把乾柴,火苗“呼“地竄上來,映紅了他憨厚的臉。楊一木、林芳和方強則在一旁手忙腳亂地剝著蒜,指甲縫裡塞滿了蒜皮,辣得幾人時不時地甩甩手。
這是他們推出的蒜蓉小龍蝦,麻辣味再香,也有吃膩的時候,依楊一木的意思後面每週都要增加一個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