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黃白城是必經之路。
劉協道:“奉孝你就這麼肯定,我想你讓黃忠、趙雲他們去那裡不僅僅是為了堵李傕吧。”
其實劉協有信自直接在長安與李傕大戰,然後幹掉他。
郭嘉道:“陛下果然慧眼如玉,一切都看得通透,臣讓黃忠、趙雲等人去往黃白城,一是練兵,朝廷之軍都是新招收的兵卒,未多參加戰鬥,也未長行軍過,這一次便是拉練鍛鍊。
其二是練將,趙雲、黃忠等人在一路推進的同時更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歷練。
三則是宣揚陛下武德,掃清沿途地方勢力,趁機安插人手,甄別官員,換掉各縣的縣慰,收權於朝廷。
至於第四,臣想看看鄭國渠的情況,如果可能,最好是重開鄭國渠,恢復關中上百傾的良田沃土。”
要不說郭嘉不簡單,就是一路偏軍,用意卻最少有四點。
練兵練將不提,光是趁討伐這機換掉地方縣慰,收攏地方權力一項就做得滴水不漏,讓人無話可說。
可以除掉安穩關中的一個極大不安定因素。
至於鄭國渠,聽說全段多有堵塞,昔日的關中產糧基地,已經名副其實,使得關中凋零了。
如果能夠修復,很快就能興盛關中,起得關中繁榮起來,有了糧草才有能力繼續征討四方。
關中註定是日後向四周統一的基地,自然是發展越好越好。
而劉協聽說後,這才想起張繡的寶箱,就打出一張通渠符,這東西沒準就是用到這裡的。
不提偏軍,劉協主力過了華陰,八千大軍直接推向長安。
李傕的部隊經過三番五次的戰鬥與內耗,兵力早以大不如前,現在就只有五六千人了。
所以他想用這些人守住長安是不可能的。
這點人太少,分守長安,反而是坐困等死。
李傕自己也善於指揮作戰,斷沒有困守的打算,所以他帶著人直接出了長安要跟劉協野戰。
野戰他一點都不怕劉協。
兩軍很快在霸上相遇。
霸上歷來是漢朝屯兵之地,如果霸上失守,從東面來的軍隊就可以打到長安城下,長安城就危險了。
前幾年,李傕等人便是如此,攻過霸上在長安城下擊敗呂布,呂布最後東逃商洛,奔出武關依附袁術。
深知道這一點的李傕屯兵霸上,準備與劉協一決雌雄。
“李傕現在投降還來得急,現在投降可以留一具全屍,否則夷滅三族。”開戰之前,劉協催馬而出。
“陛下休說這麼多,來戰吧,讓我看看你究竟長了多少本事。”李傕猙獰著臉,拔出了劍,全軍蓄勢待發。
劉協好像沒有看到李傕之軍的動靜,不知道危險似的,繼續勸道。“弘農你還有盟友,人也比現在多了好幾倍,都奈何不得朕。
現在你沒有盟友,只有死敵,而人反不及朕,你說朕有多少本事,你輸定了,會輸的很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