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條秘條上,他們會拿出三萬人馬來,在沿途兩山之間,佈下了幾千人,然後將二萬多名死士,重點布控在千佛手峽谷之中。
千佛手峽谷,便是他們用於阻擊的主戰場。
而在唐酉官道上,卻一定會在三個重要的地點,設下了重兵埋伏。
佳靖講到這裡,專門停頓了一下,然後用手點選了幾下,地圖上一個名叫柴谷關的地名。
這才接著介紹道:第一個地點,便是我們此行最先到達的柴谷關峽谷。
在這個峽谷內,劉龍飛有可能會埋下了一萬伏兵。
但本人推測,這個位置乃是劉龍飛佈下的袋口。
當我們行到此地時,他們是不會動手的。
他會將此地,當成一個用於阻擊之地。
你們大家想一想,他們不動聲色地將我們放行,而當我們在前方遇到重兵阻殺之後,假如得幸逃脫,便會回撤。
那他們那一萬伏兵,便以逸待勞地守在這個位置,將我們好不容易逃出來的散兵遊勇們,一舉殲滅於此。
這第二個布兵地點嘛,便是這個叫做個葫蘆峪的谷地。
這是劉龍飛佈置的主戰場,他一定會在這坐谷口裡面,沿途埋伏下至少四萬的兵力。
而且還一定會做出兩手準備,當他發現我們的隊伍,並沒有選擇走秘道,而是上了官道之後。
很快便會發出訊號,通知埋伏在秘道內,千佛手峽谷的兵力,火速趕到此地來應援。
那麼,同樣的道理,假如他們發現我們走的是秘道,便會將所有的兵力,飛速調集到千佛手峽谷處,用以阻擊我們。
這樣的話,他們便會形成兩處呼應,飛速集結,傾力一搏的戰略方針。
屆時,此谷口的兵力,便會增加到七萬人之巨。
為取得這場戰鬥的勝利,奠定下基礎。
那麼,佈置好這兩個地方後,劉龍飛手下的兵力,便剩下二萬人了。
他一定會將這兩萬人,埋伏在距離葫蘆峪三十裡處的夾谷峰。
劉龍飛之所以要在這裡設下埋伏,乃是他最後的一道保障。
主要是用來防備,萬一太子殿下,在葫蘆峪僥幸殺出了重重包圍。
帶著一些疲憊不堪的侍衛們,來到此處後,他們便會突然殺出,在此地將我們絕殺。
他這樣布兵的話,便達到了前後呼應,無論你是後撤,還是前進,我都有兵馬在那裡等著你們。
你們便是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做到逃出昇天。
佳靖的一番分析,令身經百戰的韋堯大將軍,佩服不已!
這個小孩子,運籌帷幄的能力,完全與他的年齡不相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