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皇後娘娘搞好關系之後,巧嬪在宮中的地位,一下子抬高了許多。
她每每在進入皇上的昭德殿的時候,那些個把門的小太監們,再也不攔阻她。
這讓她很開心,終於可以不受阻攔地,開心見到皇上了。
於是她也學著皇後娘娘,每晚都會熬製各種名目的補湯,送去皇上的昭德殿。
只可惜每次她來的時候,都落在了皇後娘娘的後面。
反正巧嬪的補湯,皇上是一次也沒有飲用過。
這讓巧嬪很抓狂,二皇子催促她下手的命令,一天比一天緊,雖然心急如焚,但她卻是一籌莫展。
※※
這天早朝時分,皇上正端坐龍椅之上,眉頭擰成一雙疙瘩地,聽著孟相的奏報。
“微臣啟稟皇上,剛剛接到綏亭郡,江郡守傳來的急報。
傳他們郡所屬的五個縣,在七日前發生了強烈的地震。”
“哦?發生地震的中心位置在哪裡?人員傷亡情況怎樣?”
皇上一聽馬上從龍椅上欠起了身子,急切地問道。
地震?這訊息太可怕了。
在科技落後的年代,他們一向都將地震,當成一件天下,即將大亂的一種可怕的徵兆。
故而,皇上才會如此的驚慌。
孟相也是一臉的擔憂,他接過皇上的問話,道:“微臣回皇上的話,中心位置發生在滿平縣。
當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江郡守便傳八百裡加急,來皇都向朝堂報備了。
故而,那人員傷亡情況,江郡守還沒來得及統計出來。
江郡守請皇上速派賑災特使,帶上資金和物資,火速趕去災區進行援助。”
“請各位愛卿議一議,誰是賑災特使的最佳人選?”
殿堂裡一時議論紛紛。
薛相認為,既然是地震引起的災害,便應當由對口的,工部吳尚書來提出人選。
工部吳尚書,便向皇上推薦了他手下的兩名大員,一個是工部錢侍郎,一個是水利司明郎中。
但孟相馬上站出來反對:“賑災這種事情滋事體大,吳尚書不認為,您推薦的這兩位官員的品階太低了嗎?
一位官居三品,另一個卻是四品官員,讓他們擔當如此大任,微臣認為極其不妥。
當他們到達賑災現場後,在處理起具體事務的時候,根本無法調動,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
難道你們大家都忘記了本朝的規矩麼?被封為特使之職的,由來是皇室人員麼?”
薛相併不認可孟相的意見,他反駁到:“本朝歷來的確有這個規矩,但也有特事特辦的先例。
微臣認為,工部在處理自然災害之事上,是最具經驗的。
在大的災難面前,我們不能一味地墨守成規。
難不成為了所謂的規矩,生生地派出一名,根本不懂得如何處理,沒有任何經驗的皇室人員去賑災麼?
你們有沒有想過,當他們到達之後,會因為不知如何處理,而將會耽誤寶貴的時間。
但微臣認可孟相最後的那句話,便是兩位大人官階確是低了點,只怕在賑災過程當中,鎮不住臺。”
皇上點了點頭,認可了薛相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