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途經貓耳山的生意人,或者是走鏢的隊伍,都遭遇過他們的洗劫。
大約這件事情,被那些被洗劫過的人們,廣為流傳的緣故,許多商人的鏢隊,都選擇繞道通行。
這些佔山為王的流寇們,便沒有了生活的來源。於是,他們開始頻頻地,在這方圓數千裡以內,打劫起貧苦的村民們來。
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的確不來騷擾,離貓耳山最近的貓耳鎮。
大約是其他遠一些的村莊裡,被他們打劫一空,實在是撈不到油水的緣故,他們今天便對這個鎮下手了。
老者作為鎮上的奴隸主,他的宅院是這個鎮上,建的最為氣派的,也剛就在建在鎮上最南邊。
流寇們自然是知道,奴隸們的家裡,是搶不到什麼東西的,便直接選擇老者的家裡下手。
他們很快便找到了地窖,將裡面儲存的糧食全部取走。後院裡養的兩頭豬,還有小雞仔也全部沒能倖免,通通被這些個流寇一網打盡。
在老者一家人的苦苦哀求聲中,這夥流寇們,沒有絲毫的側隱之心,根本就不予理睬。
臨走的時候,那個長著一對吊眼角,臉上有刀疤的惡漢,看起來是他們的頭兒,下令讓手下的嘍羅們,將一對火把點燃後,扔上了屋頂,看到火勢燒起來後,才騎著馬,一窩峰的離開。
那個額頭上橫著一條刀疤的惡漢,走了幾步之後,又回過頭來,對著老者咆哮道:“這便是你們不主動進供的下場。敬酒不吃吃罰酒,你們不要怨本大王。”
原來,這夥流寇來到貓耳山上後,曾經多次讓人給老者傳話,讓他送一些食物和家禽到山上去,權當收的是保護費。
假如以後有人膽敢來騷擾鎮上的人們,他們便會第一時間下山來救大家。
但是,假如明明手中有糧,卻不拿出來給他們進供的話,那便不要怪他們心狠手辣!
老者是這樣回答他們的:我們鎮上的人們,也的確希望得到強者的保護,可是,我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手中的那可憐的存糧,能夠維持到秋收之後,就阿彌陀佛了。哪裡還有多餘的糧食,來充當保護費呢?
老者多次都樂觀地想到,或許山上的那些家夥們,只是嚇唬一下他而已。沒想到,他們果然說到做到,終於在今天這個時候,下山來打劫這個鎮了。
而且,出手如此的惡毒,他們是讓想一把火燒光這個鎮子。讓鎮上的幾十口人,居無定所四處流浪去呀。
這個地方山遠人稀,偏遠的出奇,衙門便是派出官差,來此剿匪,也是根本不現實的,是收不到什麼效果的。
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流寇,當官差們氣喘籲籲地趕到這裡,他們肯定就提前聞風而逃,一鬨而散了。
在這深山老林裡面,去哪裡將他們找出來嘛?
我們這些老實巴交,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只能被這些流寇的欺淩。
※※
老者無限憂愁地嘆息道:“老朽家的房屋燒了幾間,甚好沒有牽連到鄰居。這房子的事情好說,上山伐些木材,重新修葺一下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