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筆款項均劃撥到華陽和清安兩郡,款項接收人是當時的兩郡郡守的徐安。
盯著這兩筆撥款,佳吟腦海中,立馬出現一張滄桑的面孔,
就是那位從泗水河畔逃難來到九裡亭鄉,靠種菜為生的周爺爺。
佳吟特地用心記下了這本帳冊的序號。
經過佳吟四天的努力,憑著自己快速閱覽,和過目不忘的本領,
終於提前完成了,皇上交給外公的重要任務。
當外公從佳吟手裡接過整理的清清楚楚、一目瞭然的帳單時,
當真是打心眼裡佩服起,這位才十三歲的小孫女。
“外公,您在戶部的位置上,起碼還要坐三年才會輪替,
或許皇上覺得你適合這個位置,下一任還會繼續讓您坐鎮。”
“您看看您手下的這幫計會們,一點專業知識都沒有,
只會記個流水帳,這還是皇朝最高的財政管理機構,為何只有這等水平呢?”
“這次幸虧是從洪慶初年的帳冊查起,最多也才十七年光景,這要是再過個幾十年,
皇上忽然又想起這般查帳,那工作量可想而知啊,那可是要累死人的!”
佳吟拿著手上的帳冊,皺著眉頭十分嫌棄地對寧尚書說。
“寶貝說的有道理,只是放眼這蒼雲皇朝,也沒有財政方面的專門管理人才。
透過這次查帳,外公我也意識到了這計會司的不足之處了,吟兒可有什麼好辦法不?”
“計會工作最基本的程式他們都不懂,
外公,你聽吟兒給你簡單普及一下,您就會明白,
有一套規範的計會操作方法是多麼重要,按照我說的方法去操作,定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後要查此類帳就是幾分鐘的事情了。”
於是,佳吟小嘴吧達吧達地給外公講解起來:
“我就給外公講個最基本的框架吧。
計會的日常工作就是收集原始憑單,登記明細帳和總帳,然後産生計會報表。”
“有了這個框架,加之明細帳的細化分類,年末一結轉,次年轉新帳。
這樣自然就形成了計會的年度檔案。
以後如果要查誰的帳,只需調出以這個人名字的戶頭,查查明細帳就一目瞭然了。”
寧尚書在佳吟的講解過程中不停的點著頭,雖然不是完全聽懂了,但也聽明白了大半。
感覺這套操作方法的確是個好方法。
“這事容我稟告皇上後,若皇上同意,就請寶貝去戶部,給官員們授幾堂課可好?”
佳吟覺得自己有責任,將在二十一世紀所學到的知識普及到這個時空,
讓他們也掌握先進的、科學的財務管理方法,從而造福社會。
“好呀,吟兒很願意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大家,一切按外公的意思辦。”
告別外祖母和大舅夫婦後,佳吟急急忙忙回到府中,直奔父親的書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