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易容風雅的中年,乘著華麗的馬車姍姍來遲
“子將兄、文休兄,可算把兩位盼來!”
劉備帶頭立於路邊行禮,急切地迎上去,接二人下車,繼而左右手各牽一人,向諸官將、地方名人介紹:“這就是名滿天下之汝南二龍,月旦評創始人,許邵、字子將,許靖、字文休!”
許劭的叔祖父許敬,許敬的兒子許訓,許訓的兒子許相,都擔任過三公,許邵本人曾任汝南郡功曹、揚州刺史別駕等要職。
同族許靖曾任職汝南郡功曹,郎中、尚書兩千石曹吏、巴郡太守等職。
二人俱名滿中原,在司隸、豫州、兗州、徐州有很大的影響力
眾人想得二許好評,盡皆行禮,有口稱許君的,有稱字的,有稱官職的,圍上來奉承,使許靖、許劭都頗感受用
右手邊的許靖正接受官將們鬧哄哄一團的讚譽,沒想到劉備腳步頗快,不由自主被拉住前往大帳,心中腹誹不已,板起臉道:“諸君面前,大王如此急切,舉止不甚穩重,怕有傷人君風儀。”
差點說大王不似人君
劉備一下尷尬住,不知如何回答。
左手邊許邵主動伸出雙手,緊緊握住劉備胳膊,道:“大王愛才,真情流露,我等幸何如之,豫州幸甚至哉!”
“哼!”
許靖扭過頭去:“阿諛奉承之人,盡撿好聽的說。”
許邵:“吳王,世之英雄,我盡心侍奉大王,有什麼不可以?”
許靖:“侍奉主君就必須堅持義理,而非像你這樣毫無原則。”
許劭一陣冷笑:“難道要像你那樣表裡不一,在董卓麾下,卻為袁本初謀劃,導致大漢分崩離析才好?”
許靖:“你胡說!為誰之臣就為誰效力,我本就為袁門故吏舉薦,況且我舉薦豫州人不是人之常情嘛?”
許邵、許靖二人都善於評價人物,二人性格不合,評價時常不一,又各有一些擁簇,頗多爭論。
再加上許邵曾打壓許靖,在郡裡擔任官職時,不僅多年不舉薦許靖,還打壓批評。許靖窮到淪為僱工,難免不怨恨。
故二人矛盾深種。
許邵剛直不阿,不近人情,例如族兄許相因為諂媚宦官,官至三公並封侯,許相曾多次派人請許劭,許劭始終不巴結他。
許靖少年時窮困,獲得富貴後就把持不住。許劭指責許靖表裡不一,是指涼州人周毖擔任吏部尚書,向董卓推薦人才,許靖為尚書二千石曹史、協助周毖開展選舉,他既推薦了荀爽、韓融、陳紀等大名士為公卿、郡守,也從袁紹之意,推薦尚書韓馥為冀州牧,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張諮為南陽太守,孔伷為豫州刺史,張邈為陳留太守……這些人,除了張諮外全部倒向二袁,直接奠定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物質基礎
要說袁紹是關東諸將討董、東漢末年分裂的罪魁禍首、主謀,許靖就是重要操作者。
許靖本人外放巴郡太守,藉機跑路,卻毫無義氣,把可憐的周毖留下承擔董卓的怒火和報復,最終導致周毖被殺。
正因為這些“光輝事蹟”,許邵對許靖評價頗低,對其選拔人才的公平性持有懷疑。
而許邵基本上只認可家世“清白”計程車人,對出生低微的,或出生行伍的,或品德有瑕疵的,多不認可。而且特別喜歡批評人,是和毒舌,三公陳藩,陳群的祖父陳太丘這些名聲極大的前輩、碩儒也敢批評。就連袁紹回鄉,也忌憚許邵,於是遣散隨員,輕車簡從。
例如曹操求評,曹操雖然公侯世家,又是袁紹好友,許邵卻認為曹氏家族依靠宦官勢力而起,拒絕評論,直接無視。曹操翻牆而入,逼迫挾持許邵好評,許邵無懼刀劍說出那句著名論斷:子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然而,歷史從來是勝利者書寫,以結果論英雄。
原本歷史上,許靖低開高走:
因為推薦的韓馥、劉岱等人,完全站到了袁紹、曹操陣容中,站到了黨人立場,最終名揚天下。原本歷史上劉備雖然很不喜歡許靖,還是捏著鼻子把這個法正評價“有名無實”的人,任為蜀漢三公。
原本歷史上許劭高開低走:
因為不認可袁紹,重要的是給曹操“奸雄”評價,同時又得罪了袁術、孫策,不得不向南逃竄,病死異鄉豫章。
形勢斗轉,二人命運還會類似原來一樣麼?
……
安東軍幕府深知許邵、許靖都是性格鮮明,優缺點很明顯的人物,邴原曾遊歷潁川,也十分擔心輿論和士風被“月旦評”綁架。
東漢中原人口密度大,人才內卷嚴重,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偽孝子,偽賢良,但更多計程車大夫如許劭、許靖之輩,風聞言事,傳疑飾真,互相謗訕,互相吹捧。有時因一小小的批評相互間視為仇敵,嚴重的招致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