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就對周昕滿臉嫌棄,顯然看不上:“就知道言利。”
周昕:“你二人年輕,自然不計較個人得失。我年老且為族長,卻必須考慮宗族之得失。”
國家二字合稱,十個世家豪門有幾個把國放家之前?
“周氏子弟多習今文,若能改習古文,相信以後定能多選為長吏,又何必因此而反叛?”劉備作為古文經學傳人,不可能反對主流學說之統一。
周昕:“哼!王朗、王修亦有習今文經卻得重用,王翁一流民卻為校尉,王家子弟為官無數,諸葛家兩小郎屢生事端…
大王偏聽偏信,放任被人欺南人,視我周家如小婢養之。”
隔壁王家?
“將周昕單獨關押,好吃好喝伺候著。”劉備打了個冷戰,沒想到王朗、王修、諸葛瑾等人,竟然和劉繇、張昭一樣,被王榮、劉業母子拉攏來抱團對付會稽人。
世子實力擴張得有些快了:“請王妃過來。”
王榮之子劉業,從諸葛瑾、諸葛亮之建議,與劉繇、張昭、劉德然等二千石在江東利用開運河、打山越之機,除原本“屯田”“水利”之策,還不斷拿出“編戶”“土斷”“開海”“親越”……新政策:
北人南下以屯田,限制了江東世家獲得土地、流民之條件,運河、道路增強了官僚影響力,隨之而來是地方世家豪族無法隻手遮天,此消彼長之下,會稽世家叫苦連連
編戶、土斷、親越三項互相聯絡之大計,則更進一步,令周家等本土世家豪族如鈍刀割肉,刀刀劇痛,死去活來,昏厥癱軟!
對山越剿撫並重,得有兵有糧做後盾吧。
世家豪門莫不隱匿戶口、少繳賦稅,編戶既清理出人數遠多於戶籍,這些糧食就得世家豪門出大部以做罰款,多出來的人口重新納入地方稅負。土斷也清理出田冊遠小於實際佔地,多佔土地也得吐出來。
北人、南人之矛盾,在北人南下之後生根發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開發程度較高的吳郡、時刻面對袁術的丹陽郡還不顯激烈,因為兩郡世家多透過水運、陸運的發展獲得商業、紡織業、鹽業的大量利潤,子弟多獲得官職、軍職為補貼。
處於“後方”的會稽就十分激化,北人吐槽南人南獠,南人嗆北人為北貉
會稽土地廣闊,然多山水,地近山越、閩越、揚越…會稽世家豪族沒有不修築塢堡的,沒有不設立私兵的,沒有不多佔土地的,大多還跟越人進行不納稅的走私貿易。
編戶、土斷、親越三策一出,會稽世家不僅繳納大量罰款,還長久失去多佔之田、多佔之佃戶,能夠滿意吳王才是怪事。
當然得利者,多是江北人
江東這些政策、以及引起的矛盾,劉備之前就知道一些,透過周昕訴說又進一步理清脈絡,遂向諸葛瑾兄弟招了招手
待二人近前,忽然將一堆奏章劈頭蓋臉扔到諸葛瑾、諸葛亮兄弟頭上“混賬,你等倒是長進了,竟然敢攛掇業兒,逼反臨海郡守!
我還沒死呢,就急著抱新君大腿,混賬!”
諸葛亮仰著脖子,顯出少年不服輸的勁頭:“殿下,差矣!
江東所施之策,皆劉揚州、簡建安、劉毗陵、張君等所同,非…”
意思是劉備不好處罰王榮、張昭、劉德然,不想處理劉業,只拿他們哥倆出氣
諸葛瑾急忙拉住弟弟,遞上一份奏章:“江東,乃華夏千年之基業,當徐徐圖之,對於會稽周昕之處理,當從輕為佳。
只是周家卻非無辜,此中之事,有些曲折,還望大王明察。”
王榮急忙接過來,看了幾眼,眼中一亮,小心翼翼遞上來:“夫君要處罰業兒與諸葛兄弟,也不怕多看幾眼奏章。”
劉備忍著怒氣看了看,竟嚇了一大跳
喜歡漢起請大家收藏:()漢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