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
這一日,袁譚收到盧植及安東一眾人所上皇帝表章,袁譚拆下密封火漆,原來是共薦劉備進位吳王之奏表。
此表文字比盧植房中宣讀之勸進表簡略,語氣也頗柔和,袁譚只是不見,只見其中將袁家列為頭號朝敵,大怒不已,將房中花瓶摔個粉碎。
令人將之謄抄三份,一份留下,一份快馬送父親袁紹以求應對之策,一份送叔父袁術,十日日後才將拆開的表章送給皇帝。
劉協見後,也是大怒:“劉備欲與竇融自比,他配嗎?”
“呸!”琅琊王道:“竇融心向皇帝,劉備欲取而代之,不可同日而語。不配!”
伏完道:“他也配?竇氏在前漢便有功於國,之後還立下北驅匈奴、封狼居胥之功。劉備不過一譜系不明之人,是否真是高祖後裔還難說。”
劉艾亦道:“不配,當然不配!”
琅琊王喜道:“侍中這次總算說了實話。”
劉艾道:“臣請彈劾琅琊王欺君之罪!”
琅琊王道:“這是為何?你不也說劉備不配?”
劉艾:“臣當然說了不配,可此不配非彼不配,是竇融不配與劉備相比。”
琅琊王:“你,你,休要胡說!”
劉艾:“竇融才五郡之地,劉備近五州之地,且西北涼州雖有強兵,卻極貧瘠,竇融便是有割據為王之心,亦無力行割據之實。豈能與劉備相提並論?
若琅琊王知而亂言,便是指鹿為馬。
若琅琊王不知,便是無識不配為二千石。”
一席話將琅琊王憋的臉紅得如猴子屁股,卻又不得不露出來。
袁譚親見眾臣爭鋒相對,心中慢慢鄙視,心想有臣若此,劉協能扶起才怪。道:“陛下,我父有奏表在此。”
劉協看了,原來是《討伐劉備疏》,道:“可。劉備稱王,實乃叛逆,詔車騎將軍袁公與各州郡,共討伐之!”
……
關中
只幾年過去,曹操彷彿蒼老了十歲:“諸卿如何看劉備稱吳王?如何看本初號令共擊劉備?”
不言皇帝之詔,卻言本初之令
荀彧端坐不動
郭嘉道:“此兩事,皆與我等無關。”
曹操:“為何?”
郭嘉道:“關中遠離安東,現下新設潼關,又有函谷之險,可謂金城之固、天府之國。
不論袁本初、劉玄德誰人獲勝,絕非一兩年能決出。
故主公為首之要,莫過於西北。”
荀彧:“我亦有此想,不若我等共寫一字?”
曹操手中寫“涼”字,意為涼州。
荀彧,郭嘉卻寫“馬”字。
曹操連笑三聲:“原來兩位皆認為馬家是解決涼州羌胡大亂之鑰匙,可如何拉攏馬氏?”
郭嘉、荀彧相視一眼,道:“不如再寫一字?”
郭嘉攤開手,竟是個“姻”
荀彧手中是個“扣”
曹操初時不明,略加思索,這才明白,郭嘉意指與馬騰結好婚姻,荀彧希望藉助皇帝在袁紹手中,給馬騰高官厚祿,扣押在冀州或長安。
荀彧道:“馬騰之子馬超,仗其材力過人,為人刻薄寡恩,非良配。”
郭嘉道:“主公為平亂大計,何惜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