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北風,氣溫驟降
山丘平原,銀裝素裹顯妖嬈,岸邊層林,千樹萬樹梨花開。
更絕得是,渤海好似開鍋一樣,霧氣升騰,氤氳而上,彷彿仙境,遠遠與蒼天一色,不分彼此。
“這就是蓬萊仙境!”
典韋縮著手,帶著帽子,穿厚厚的皮衣、棉衣,彷彿一個圓柱體。
自從被盧植軟禁,就與一批將官拘泥於一個牢籠之中近月,就連面板也白了不少,與冰雪世界顯得幾分協調,如今總算重見天日,興奮地如同二百斤的孩子,衝到海面冰上,想去觸控美妙的仙氣,卻一跟頭摔冰上,一直滑下去十多米。
“小心”劉備沒拉住,只來得及呼喚典韋回來
沒想到咔嚓一聲,冰面破裂,典韋驚叫連連,掉冰窟窿裡去!
幾個軍士,急忙攜繩索、木板過去,七手八腳將典韋拉出來。
“冷…冷死個娘”
剛掉下去之處,面上冰只有薄薄一層,下面是海水,但天氣冰冷,典韋上來只幾息時間,衣裳褲子就結冰,整個人凍得僵硬。
劉備急忙招呼幾個軍士連攙帶扶,將冰浴後的典韋送海堤烽燧中取暖。
劉備治青州,頗得到劉洪、徐嶽兩大數學家、天文學家相助,反之,兩人則說服劉備治海堤。兩人為齊墨繼承人,帶著大批墨者忙前奔後,勘察、設計、施工、監督……
經過數年,一屆縣令接著一屆幹,一張藍圖繪到底,現下青州海堤已接近大成
登上烽燧,放眼四望,海堤頗高,寬數丈,呈梯形,中為平坦大道,兩側約十米植一樹木,堤下有草與灌木,每一里有烽燧、墩臺,便是這雪後之天,亦能看出海堤自東南來,向西北去,彷彿燕山上的長城,守衛著青州大地。
海堤內可種田、居住,每燧設一民屯隊率或一里長,海堤外可放牧、曬鹽、養殖,肆虐渤海灣數十年的海侵終於匍匐,再不虞人畜傢什為海潮沖走。
若有小河入海,兩岸墩臺規模就更大,呈“呂”字型,外延伸入海中,與碼頭連成一片。墩臺間設船閘,既阻海侵,又為海關,收取賦稅。墩臺內設軍屯,為一亭,管轄約十里之地。
劉備、典韋入這墩臺,規模則更大,長寬各數百米,實是淄水兩岸兩座小城組成的一縣城,西駐軍住,名西營,東駐民屯,名東營,東西兩側以一橋相連,乃河、濟與大海相接的一處要地。
遠遠東望,如今沒能拖上岸的船隻,都被凍住,海邊薄冰被海水沖刷而上,累積起來,形成壯觀的冰浪,與海堤纏綿相伴,直到天際。
向北,是一片向西凹入的海灣,海灣之北就是皇帝、盧植所居的蓼城侯國東營利津縣)
劉備站在烽燧上楞楞入神,臉色忽喜忽怒,忽憂忽愁,陷入長久的回憶中…
…
之前,劉備將兵數萬,與盧植對峙與齊國、平原。為營救典韋一干將士,也為了劉備提出用皇帝、嬪妃,董承、伏完一干重臣作交換,而劉劉珖入盧植營為人質。
盧植思考一夜,終究同意,並要求劉備退兵三舍,放他們北歸幽州,黃河以北之事盡歸盧植父子、公孫瓚掌握,淮河以南任由劉備征伐。
劉備久牧青州,自不可能放棄,提出將青州徐州納入南方。
盧植又提出青州樂安、濟南、平原、齊國入北方,而北海、東萊入南方。
劉備則還以濟水為界,平原全郡,樂安、濟南半國入北方。
盧植當然不同意,認為濟水以北皆與袁紹作戰之前線,根本不具備可操作性……
三番兩次,終求同存異,達成初步協議,與劉珖為質相應,盧植則遣幼子盧德為質。
在齊都臨淄城下,雙方退兵三里,各帶五百士卒,單刀赴會,盧植、劉備師徒相見,雙方都唏噓不已
盧植:“人生若只如初見,你我師徒何必處於兩軍對壘之勢?”
劉備:“我不負盧氏,師尊卻負我。”
盧植:“師徒之恩,私情也。忠君之道,國事也。豈能因私情而廢公事,因野心而忘忠君?”
劉備沉默:“天下之亂,始於袁氏,袁紹自稱車騎將軍,袁術自稱徐州牧,所圖自是推倒當今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