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立在靈前,臉上除了淚痕,更多的是苦澀。
“都走了?”
“都走了!”呂範憂心忡忡地看著孫策。
“真走了!?”呂範的話像一潑冷水,把孫策渾身上下淋了個透心涼。
呂範亦少年喪父,出言安慰:“人情冷暖多如是,別太放在心上。”
孫策握緊了拳頭,千萬般詛咒發誓,一定要讓今天小看他的人,今後都高攀不起!
再牛逼的人物都有苦逼的青春。
此時的孫策,有能力,不全面。有勇武,少部眾。有軍謀,缺實踐。
一個從未指揮過上千人的“少主”,能力高低眾人豈能知曉?更不要說信任和服從!
孫堅舊部,不論黃蓋、朱治、程普,都是把腦袋別褲腰帶上在作戰,怎麼可能為了幾年情誼放棄官職留在毫無權力的孫策身邊?
天下未定,名分非君臣,只是故吏而已。就算是三公的兒子,見到年紀大的九卿、尚書,還不得叫一聲“叔”!
舊部也就罷了,更令孫策受不了的是孫賁:“我這堂兄,武藝,兵法,韜略,樣樣不如我,卻繼承了我父的官職和頗多舊部,袁公還真是。。。”
呂範:“少主慎言,如今虎落平陽,若是傳出去,孫刺史孫賁)為了保住地位,一定會加倍提防,限制你的發展!要能小意奉承,反能獲得更多機會!”
孫策:“也罷,弟妹都還小,我就蟄伏一兩年,守孝、拜師、養望!”
呂範長出了一口氣,孫策勇武聰敏,一點就通,果然有潛力!果然虎父無犬子!
呂範本汝南小吏,官職低微,然而相貌出眾,才幹優長,只是不得志,名聲不顯。當地有戶劉姓人家,家境富裕,其女兒劉氏相當於如今的白富美,呂範前往求親,劉氏的母親嫌棄呂範貧窮,不肯價女。劉氏被呂範的相貌舉止、談吐風度迷住,努力說服了母親。這是呂範第一次大轉機,從此迎娶白富美,脫離貧窮和卑微。
袁術選年輕人“保護”喪父的孫策一家,別人都唯恐不及。呂範卻認為是一個大好的機會,主動應募。因其汝南人身份,遂脫穎而出。
呂範與孫策相處一段時間後,為其高超的武藝、熟練的兵法折服,從監督轉為傾心相待,越發相信孫策至少能官至州郡,到時候自己水漲船高,就可跳出小吏的命運!也再也不會被岳父、岳母看不起啦!
。。。
孫策的苦悶,對面是劉表的輝煌。
劉表匹馬入宜城,能夠使孫堅敗死,袁術折戟,首要一條是威望、名聲,他的黨人名士、劉姓宗室身份。
同時,長期講學鍛煉出來的儒雅口才,歷任軍政要職鍛煉出出色的領導力、統籌協調能力、軍事政治能力,也絕不是沒有擔任過要職的年輕小輩孫策能比。
一句“雍季之論,臼範之謀”體現的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將目標與短期目標,主戰派主和派調和如一。
只是劉琦還有疑問:“蒯章陵蒯越)說孫策是虎子,父親為何放虎歸山?”
劉表:“才、器二字,才是一個人的智慧、能力、素養,是長期形成的基礎,決定一個人的潛力。
“器”,器具、器用是也,就如馬用來騎乘、拉車,瓷器用來吃飯喝水。
用人如用器,勇士可以作戰,智士可以謀劃,擅長農業的管理水利農田,擅長商業的做刺奸。。。
孫策雖有軍才,歷練卻不足,有才無器!幾年內對我們都沒什麼威脅,不如結個善緣。
更重要的是,荊南四郡還未完全收復,蘇代還在長沙郡。歸還孫堅屍體,放孫堅舊部離開就能與之和解,騰出手來整合內部。”
劉表沒解釋的是,他根本沒想過放棄南陽郡這快進出荊州的戰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