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逗洲位於長江之尾,揚州門戶,徐州南垂。
其地勢乃東疆要衝,歷來有“擁申滬而孕吳越,牽隴海以聯齊魯,觀浩渺而望扶桑,帶中原以扼門戶”之說。
劉備不推薦堂弟劉儒假海安縣長,卻推薦諸葛玄假海安縣長,就是要令劉儒等親信守住胡逗洲與大陸間水道、守住胡逗洲,也是對這個戰略中心點的充分重視。
諸葛玄的反應,也立即證明了劉備的眼光,證明了他是一名為民請命的好官,為數萬人的糧食,可以下跪,可以放棄一切。
雖然諸葛玄放棄尊嚴,哭天搶地,求爺爺告奶奶表面上看起來可憐,又可笑。其實,身無官職、又無經濟實力的普通流民比他更可憐百倍,歷史上漢末到三國幾十年裡,四五千萬人口下降到不足千萬,如果沒有劉備、陶謙等人的干涉,他們的選擇只有餓死或者成為亂民,運氣好的成為存活下來的五分之一,另外五分之四將永遠倒在追求糧食、逃避戰亂、沾染疫病的路上。
大多漢朝人的命運是有跡可循的,結局甚至註定悲劇,他們的天空只有那麼大,人際關係也侷限於身邊的數十人,許多人除了服役,一生都未能走出本縣、本郡,面對陡然降臨的危機,只能隨波逐流,在命運的浪潮中步步沉入命河的谷底,或者化為肥沃的黃土。
能跳出命運牢籠的無一不是有大毅力、大智慧或大機緣者。
可惜,機緣,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活下去的道路有千萬條,就算指出來,大多數人也未必能辦到,或者一開頭就掉頭離開,或者在中途掉隊。
劉備之所以從精神上、情緒上逼迫諸葛玄,就是要確定他是否有大毅力,有捨己為人的大胸懷:“很好,你透過了考驗,我會告訴你如何救這幾萬人,但你必須聽從指揮!尤其是不到終點不許掉隊!”
再次登上船,只餘約一百八十艘,約四千人留在了廣陵海安、胡逗洲。少的二十艘船,北上返回徐州、青州,繼續下一次運輸。
留在海安的大多屬於家屬中有較為堅定的黃巾信徒,他們不得不混合少量糧食和野菜、野草作為主食,捕魚、打獵為生。他們別無選擇,如果留在冰天雪地、草木殆盡的東海郡,結局更為悲催,很快只有變為盜匪,或者吃觀音土續命。
留在胡逗洲的更多是工匠、識字者、小商人等一系列具備一技之長者和他們的家屬,他們會得到相對充足的供應,包括諸葛瑾、諸葛亮、諸葛均,徐氏等暫且都會留在胡逗洲,協助安置流民。
更多的人,包括諸葛玄在內,全體南下。
對他們越冬的糧食問題,劉備其實早有定計,記得前世印度糧食產量僅中國一半,卻能養活同等人口,還大量出口。有人把原因歸結於中國人消耗的肉類更多,浪費丟棄的更多,也有人歸結於南方的高溫,維持體溫需要攝入的食物更少。
“冬天難捱,我們去一片沒有冬天,沒有冰雪的土地!”劉備指著南方說。
諸葛玄望過去,南方只有海!
流民們望過去,眼裡只有疑慮!
。。。
跨長江,經吳郡海鹽,跨錢塘江,至會稽山陰、餘姚、鎮海,過舟山,到章安港浙江臨海),每南下一程,氣候就溫暖一兩度,流民們情緒就好上一兩分。
不論是徐州流民,青州流民,揚州本地百姓,都是大漢的子民,也都是開化程度較高,推動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力量。他們口音有差別,勉強能用帶著濃重揚州口音的雒陽官話基本交流,流民發現揚州中南部有著寬廣多山的土地,不到100錢的糧價,青翠的山林、水澤都是可以放牧、捕獵、挖野菜的樂園。
“沒有冬天,沒有冰雪的土地!”流民們有的趴在地上親吻土地,有的喜極而泣,有的抱在一起狂歡。
而後整家,整族,整裡的下船,泣別親朋故舊,拜別劉備、諸葛玄、徐奕,新的家園在向他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