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萬黃巾,浩浩蕩蕩,從齊國出發,向著北海、東萊進發。老弱婦孺比例不高,堅苦的環境使得老弱病殘大多死去,留下多為青壯年,壯丁多達十餘萬。
管亥率領黃巾前鋒步兵五萬,騎兵三千,鋪天蓋地而來,不斷給手下打氣:“劉備最多不到兩萬人,絕不是我們的對手!”
黃巾軍最前端是抓來的普通流民,他們的家屬被黃巾留在後方做人質,不前進,死的不僅是自己,還要連累家人。其後是身穿黃袍的督戰隊,再之後是管亥的主力。騎兵則佈置在兩翼和前方當斥候。
“來的好!”
劉備怡然不懼,與張飛、太史慈、田豫等親率騎兵,利用機動力,沿路阻擊。
以管亥兵力,遇上任何官軍,都可一戰。只是他遇到的是劉備,論馬匹質量,騎術,騎射能力,黃巾都不可能與縱橫塞外、塞內的幽州騎兵相比。
雙方騎兵不斷追逐、包抄,反包抄,黃巾三千騎還未走到濰水,就戰損一半,東萊軍則只損傷失了三百騎,還俘虜了大量馬匹。
管亥見騎兵損失巨大,十分心疼,減少斥候量,讓騎兵與步兵抱團進軍,依靠步兵的弓弩支援騎,避免被殲滅。劉備也捨不得讓騎兵遭受太大損失,只能放縱管亥東進。
。。。
北海國境內,有著南北走向的濰水、膠河,春夏秋季,水量大而短促,是天然的屏障。如今深冬,已經冰凍,不能分割東西兩方。劉備卻藉助冬天的河面遠遠比河岸低窪之特點,在濰水東岸佈下陣式,居高臨下攻擊渡河之敵人,誰渡河就打誰,屢次殲滅管亥的小股部隊。
管亥於是將五萬人集中起來,以1萬人為一組,分成左右前後中五部,在十數里河邊,分別抱團強越濰水。
東萊軍的弓箭手數量只有數千人,無法防禦十數里的戰線,在放出幾輪箭雨後,只能後撤到下密昌邑東)城附近。
從北海下密到東萊最西側的掖、當利、盧鄉只有不足百里,之間主要是平原、灘塗,幾乎沒有可用利用的地形,利於數量更多的黃巾展開兵力,不利於劣勢的東萊軍。因此,劉備直接派遣王修等人入下密城防守,而將主力配置到膠水膠萊河此時還未貫通膠州灣、萊州灣)對岸,澤河與膠河水匯流處的東側。
“晦氣,東萊軍真狡猾!”管亥不得不留下數千人,包圍都昌昌邑)和下密,保證後路,之後大舉越過膠水、澤河,算上沿路駐守縣鄉和戰損,五萬人此時只有不到四萬五千人。
讓管亥吃驚的是,官軍人數比想象中更多!
早已在以逸待勞,等待多時官軍,步卒主要為東萊西北部6縣郡兵、樂浪帶方流民軍,北海國東部的膠東平度)、即墨、萊陽等縣聯軍。步兵超過2萬人!作為臨時召集的郡兵,戰鬥力比較弱,單位戰鬥力只比黃巾略強。
此外,還有超過四千騎兵,由張飛、祁濟、烏長英、太史慈、劉燾、傅士仁等率領,招募於涿郡、靜海、帶方等地,劉備翻箱底,砸鍋賣鐵,花了很大代價才湊出來的。
由於澤河是從東南呈45度流向西北,因此雖然越過濰水、膠水時黃巾軍五部基本步調一致,過澤水時,就出現最北面左軍早已經過河,第二部前軍正在渡河,中軍、後軍、最南面右軍還有數里才摸到河邊的“奇景”!
邴原忍不住讚歎道:“真沒想到河流結冰了,依然可以半渡而擊!兩條河與一條河竟有如此大的差異!”
劉備:“拿破崙說過,戰爭藝術的核心,就是分散敵軍,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軍!”
邴原:“那破輪?是誰?”
劉備咳嗽兩聲:“一位不知名但很有實力的兵家。半渡而擊!出發!”
令旗一揮,1萬2千步卒、3千騎兵大吼著殺向率先渡河的1萬黃巾左軍,8千步卒則阻擋在半渡的黃巾前軍,只留下3千步卒、8百重騎、2百輕騎作為預備隊。
不到半個時辰,優勢兵力的官軍即擊潰了黃巾左軍,而後集中兵力向黃巾前軍發起進攻。
此時管亥統帥的中軍、後軍的,已經越過澤水,向劉備軍側翼發動進攻,右軍則不斷渡河。黃巾軍此時依然有3萬餘人,面對劉備約2萬1千步卒,不到4千騎兵,戰鬥進入慘烈的相持階段。
戰鬥進行最激烈時,黃巾軍距離劉備只有幾十步,箭矢不停向劉備的帥旗射來,劉備的鎧甲上中了不少於三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