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亦笑:“道中悍鬼袁公路,開個道還那麼趾高氣昂,動輒呵斥,就不怕輿論不利?”
袁術斜窺著何進的安車:“本初都不怕,我怕什麼!”
對於袁紹能與何進同車,自己卻只能乘坐引導車,袁術頗為不滿。
邴原正色道:“大將軍、中軍校尉太過招搖,陳太丘泉下有知,必不會同意如此鋪張。”
前幾天,陳紀、陳諶之父,陳群祖父,故太丘長陳寔去世了。
陳寔與陳紀、陳諶父子,號稱三君,皆知識豐富、為人厚道、交遊廣闊的人物。楊賜、陳耽,每任三公九卿之職,都會在同僚面前表示陳寔未獲得三公九卿之位,自己卻先獲得了,十分愧疚。陳寔清高有德行,聞名於世,曾經四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闢三公,又為大將軍竇武所徵辟。後竇武敗死,陳寔父子亦被禁錮,黃巾之亂後才解禁,陳寔此時已經是八十多歲的老人,雖有三公、大將軍徵辟,怎樣也不可能出來做官,四府又徵辟其子孫陳紀等為官。陳紀以父親年老,需要朝夕奉養為由,婉言拒絕了。
陳寔生前是黨人中最年長者,大將軍何進曾數次親自前往看望,執禮甚恭,以弟子之利益請教,陳寔也不以何進出生低微、學問淺薄而不見,而是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回答何進在經學、政治活動中遇到的各種疑惑,其風趣的談吐、豐富的經驗,給何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陳寔去世後,何進的合作伙伴,在政治上十分精明的黨人領袖袁紹,敏銳地認識到這是一次難得之機會,動員何進前來弔唁。
果然,何進前往弔唁的訊息傳出去之後,眾多官員、名士、百姓聚集到許縣,共計3萬餘人參與陳寔的葬禮。
陳寔的葬禮規格極高,參加有何進、袁紹、袁術、劉備等兩千石及以上資歷官員,潁川本地則有荀爽、韓融等名士、外地則有邴原、華歆、王烈等,與陳紀兄弟一起執子孫禮,披麻戴孝。書寫碑文的是大文學家、書法家蔡邕,大將軍何進親自念悼詞:
“徵士陳君文範先生,先生行成於前,聲施於後,文為德表,範為士則。。。”
文範兩字,幾乎是一個讀書人能得到的最高諡號。
相比潁川荀、郭、鍾、韓、辛等諸世家,陳家相當的清貧,當然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大規模的招待。而三萬餘人參加弔唁、葬禮,飲食、交通、安全都是大問題,大大超出了陳紀等人的預料,不由得手忙腳亂,昏天黑地。
這時候,大將軍何進、袁紹等就展現了其寬容、慷慨的一面,拿出千金,派出屬下,對來訪者進行甄別、登記、疏導、安置、招待。。。
當然,何進雖然是大將軍,並非多麼富有,錢財更多來自於袁紹、袁術、劉備等人。出資者還包括宦官黨唐瑁,其女唐姬是皇長子劉辯的娃娃親。中常侍張讓亦有出資,昔日張讓父親去世,靈柩返回潁川,當時潁川清高名士,一個也沒去,令張讓十分丟臉和惱怒。只有陳寔前往弔唁,張讓因此對陳寔十分感激。因此在黨錮之亂中,保全了不少黨人。
這次葬禮,起到了千金買馬骨的作用,何進、袁紹名聲震於豫州,獲得了許多世家豪族、黨人、名士的支援、讚許——慷慨、有禮、謙虛。。。各種美好的詞彙,不要錢一般扔到他兩頭上。
陳寔的葬禮,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和諧的大會。參與者既有黨人名士,又有宦官黨羽,既有外戚,又有將領,既有官吏,又有商人,既有世家,亦有寒門,既有潁川人,又有外州人。
也是在這裡,袁紹結好了陳紀、辛毗、辛評、荀諶、荀攸、郭圖等潁川名士,與他們暢談理想、學問、志趣,其樂融融。和諧之下,袁紹穩固著自身黨人領袖的地位,醞釀著掌控朝局的陰謀,暗流湧動。
與袁紹的廣撒網不同,劉備的注意力,越過了眾多潁川名士,眼中只有陳群一人。
喜歡漢起請大家收藏:()漢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