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項進階科技厲害就厲害在,它在不提升成本的前提下,透過最佳化能量輸出設計、最佳化佈局設計之類的方式,讓星堡的火力密度和防禦強度又提升了一個臺階。
而更為關鍵的一點在於,這種進階星堡上還裝有一個特殊的引力引擎。它可以讓沉重的星堡,動起來。
哪怕動起來的速度、靈活性,甚至連報應級戰列艦都不如,並且其之行動,本質上是依靠大型天體提供的引力來進行,並不是自身真的擁有了獨立的動力系統,這也就讓它的移動,只能夠維持在行星周邊。
但這仍然是具備突破性的。
這個特別的能力,彌補了星堡在進行行星防禦的時候最大的一個困境——覆蓋面積小。
星堡總歸是不能動的,或者最多像是衛星一樣,按照一個固定的軌道,環繞行星。
哪怕是按照後者的狀況,那也是具備固定的週期性。經常會被人抓住星堡執行的週期性,繞到星球的另一面,發動攻擊。
有了這種進階型的星堡,這個問題就被彌補了。
當然,沒有這類新型星堡也不是完全不可以,造多個星堡一起繞著唄,那就能全覆蓋了。但這樣一來,成本、製造週期全要上升不說,同樣的因為全面防護,那必然有的星堡在星球一側,有的在另一側,當敵人衝著一側強攻的時候,另一側的星堡也是一樣全要抓瞎。
更進一步的,新型星堡能借助行星引力,那規模更大的恆星引力當然也能借用,並且還更好。這意味著如果某個星系的環境允許,主要防守的行星公轉軌道距離恆星沒那麼遠的話,那麼利用起恆星軌道的新型星堡,甚至能夠在整個公轉軌道和行星軌道上的切換移動,乃至於去保護同個星系的其他行星。這對於有多個宜居行星的恆星系來說,防禦的靈活性會變得更大了。
同時,顧航還馬上想到了,這種新型星堡,也不完全是一種純粹的防禦武器。
在戰爭推進的過程中,完全就可以讓工程船拖著這類新型星堡一起行動,然後在條件合適的地方,發揮這非常好的效果。
例如地方星球軌道防禦體系森嚴,強攻會損失慘重,並且在行星公轉軌道上可以利用恆星引力,切換到行星軌道上去的時候,這東西拿來強攻行星防禦體系就變成了個頂好用的武器——比戰列艦硬,還比戰列艦便宜多了。
當然,總體來說,它的使用場景還是窄,替代不了戰艦的作用。
但總歸,解決一個問題,就擴大一點用途,不是壞事。
……
【模組化破魔裝甲】就不是一個單獨使用的技術了,實際上,它可以應用在任何使用裝甲的裝備上。小到動力甲的任一模組加裝破魔屬性,再大一點到終結者裝甲、到騎士機甲、到泰坦;從裝甲車到坦克;乃至於到星艦上,都可以加裝。
其之效果,是能夠使得加裝了這項技術的裝甲塊,具備反靈能、反亞空間能量、反惡魔的效果。相關的力量,會被大幅度的削弱,乃至於完全無效化。
這是對抗一些擅長使用靈能的異形,對抗邪教徒的時候,非常好用的技術。
不過,由於其昂貴的造價,基本不可能放到裝甲車、坦克這種級別的武器上。那樣,破魔裝甲的造價比坦克本身還要貴,有那錢,不如再造幾輛坦克,用數量來堆。
也不太能真的用在星艦上。星艦的價值倒是高,但是太大了,屬實用不起。
最合適的,還是用在動力甲上,讓星際戰士們,或者是聯盟精銳的榮耀近衛團,來負責對戰場上的敵方靈能單位進行斬首行動。
對於這項技術,顧航還是頗為在意的。
退一步說,這是多了一樣專門對抗惡魔、邪教徒的裝備。
進一步說,在那個他於風暴神國的上空,看到的預言畫面之中,邪教叛徒、亞空間惡魔的身影層出不窮,讓他憂心忡忡。他懷疑,那個所謂的終焉之戰,大敵就是這些混沌敵人。
破魔裝甲大規模裝備的話,應當能夠讓聯盟在與此類敵人交戰時,佔據一定的優勢。
哪怕現在還沒看見苗頭,顧航也打算開啟破魔裝甲的規模化生產。不一定要立刻全軍列裝,但至少進行大量的儲備,未雨綢繆,也不是壞事。
抽完這四次千萬檔的科技後,剩餘還有四千萬的恩賜點數中的一千五百萬,顧航花在了人才啟迪、政委培訓上。
另外的兩千五百萬,則用來兌換各級別的工廠建築、學院建築、教堂建築。
看起來很多,但是要分到七千多個世界上,那還真沒多少。
但至少,有了這些人才、有了這些工廠建築的加持,聯盟的經濟生產目標,也將會更好達成。
————
天亮前再搞一章補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