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窮困、經濟發展稀巴爛、政治腐敗、軍事建設拉胯……這些跟聯盟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你給老子把稅交了就行。
反正,現在聯盟掌控著星域政府,而星域政府可以留下百分之三十的帝國稅。這種情況下,聯盟對該行星沒有半毛錢投入,拿30%的稅收,沒什麼不能接受的。
而如果做得太爛,導致星球居民都活不下去了,那聯盟就有了介入的藉口,直接按照帝國規矩武力清空,從頭推倒再來,也不跟當地的利益集團搞什麼鬥爭了,沒收星球內的一切私人財產,建立聯盟化的政府,並持續軍管。
要是做得好……那不皆大歡喜?稅額該提就提,好到一定程度了,聯盟大可以想個別的辦法摘桃子。
但這種情況,估計一百個星球裡都出不了一例。
按照這樣定下來,聯盟的財政收入與支出,也就有了一個平衡。
一年1500億左右的財政盈餘,外加1300億帝國稅總額裡面還可以拿390億自用。
這就是1890億的總收入。
軍事維護與軍事建設,大約投入1000億左右,52.9%的佔比,堪稱窮兵黷武,但是沒法子,這個宇宙就是這個風氣。實際上,聯盟的佔比可能還算是少的了。
海軍要新船,甚至要擴新的艦隊;陸軍要擴張到二十億正規軍。聯盟既然直轄了許多行星,那麼這些行星的防衛軍的建設,聯盟也得負擔起來,這又是大筆的支出……
各方面都在叫窮。
一千億雖多,但卻讓人覺得捉襟見肘。
400億左右,作為統治維繫,包括人員開支、政府開支和公共服務;
490億左右,作為政府主導的經濟生產再投資,包括了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生產投資……
而好訊息是,聯盟可以將一些陸軍,轉為星界軍。這部分花費的軍費,可以找帝國報賬。
這是他從神聖泰拉回來的時候談好的條件。
但不能太過分。
他本來每年要交給帝國的稅,大概就是910億的樣子,超過這個數字肯定不行,帝國不會給額外撥款的;哪怕極限卡著這個數字,也不行,那會有點過分,讓人覺得貪得無厭。
顧航打算第一年,先搞上25個集團軍群,那是300億稅幣。然後再把原本星域內就存在的整個龍鷹軍團都吞併進怒熊軍團。
這樣一來,新的怒熊軍團就將會有10億左右的兵力,那是50個集團軍群。每年的維護費,還可以再扣掉100億左右。
海軍就不搞了,顧航不太想把自己辛辛苦苦攢出來的軍艦,放到帝國海軍序列裡面去。
天馬艦隊和雲羅艦隊現在就在海軍序列裡,那沒辦法,只能靠他媳婦這個海軍上將來統合力量;不過,現在的聯盟艦隊,也已經後來居上了。一艘報應級戰列艦,就已經是天馬、雲羅兩大艦隊比不上的東西,更別說,聯盟馬上就要有戰列巡洋艦持續完工。
顧航甚至已經在同時開工兩個新的戰巡的建造船塢。一個建造在怒梟星上,另一個,建造在雲羅星上。
怒梟星那個,靠科技黑盒來搞,聯盟有經驗。但黑盒同時只能支撐一個船塢的建造,畢竟那些重要的生產部件,黑盒只能一個個造出來。
雲羅星這個,就只能靠技術藍圖,靠著雲羅星上面的造船工程師們來實現了。
這也正是顧航怎麼也要把雲羅星,包括以雲羅為中心的這一整個核心區域都給搞定的原因。
只有雲羅的發達程度,才能支撐脫離黑箱之後,僅僅依靠技術藍圖就能夠自行擴建一些高階技術產物的生產線。
一旦這兩個戰巡的船塢完工,不僅極大的拉動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五年三艘戰巡的建造速度已經讓人相當滿足了。很多鑄造世界都沒有這個產能。給顧航長一些的時間,哪怕沒有正經的戰列艦,他也能攢出來一個強力的豪華艦隊!
更何況,誰說聯盟就不能搞出來戰列艦呢?
顧航現在手頭上可有不少的恩賜點數!
……
在忙活完了這場冗長、無聊、但卻又很有必要的會議,確定了整個龍鷹星域分割槽塊、分方向的發展路徑之後,顧航就去‘休息’了。
雲羅星上的星域政府,修建得相當雅緻,有一種顧航印象裡的東方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