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航看著手上的這份怒焰戰團的科多巴連長給他的命令復件,甚至都不覺得生氣,只想發笑。
大約在半個多月前,邊馬III傳來訊息,哈維爾·科多巴以及他率領的那個怒焰戰團的連隊,進入到了邊馬星區,並一路向聯盟腹地而來。
他帶著龍鷹戰區最高司令部的命令而來,本身又是名聲昭著的星際戰士戰團的連長,這一路上也就沒人敢攔。
聯盟也沒有下命令要求攔截。
他就這麼一路暢通無阻的來到了飛翼星。
他們不肯從艦船中離開,科多巴反而要求,顧航總督要登艦與他會面。
傲慢的星際戰士,簡直不知所謂。
顧航理都沒有理他,就當來了一群空氣。
平常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他現在可是很忙的,聯盟在這場戰爭之中,度過了總共三年的時間,在最近兩年可算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節奏。
按照顧航自己的總結,就是在長期化的戰爭中謀求發展;在穩定住戰線,保衛七馬地的平安的基礎上,加速七馬一體化,加強聯盟綜合實力。
總的來說,就是七馬地所有應繳納的帝國稅,應當完全覆蓋住所有的戰爭支出;七馬地所有的政府財政收入,應當著重投入到七馬地自身的發展,尤其是軍事潛力的發展上。
並且,聯盟對於七馬地的控制力,透過擴散《經濟聯合體法案》,已經從最開始第一批的九個世界,擴充套件到了三十二個世界了。第一批的那九個,全部都已經跑步進入到了附庸等級LV5,第二批的二十三個,也有一半達到了LV5。
這意味著聯盟對他們的控制力已經相當強了,甚至這些達到LV5附庸等級的星球,已經幾乎可以算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聯盟核心領土。
並且,這些世界在這兩年之間,星球的總生產值,至少有30%的提升,最多的甚至已經翻了兩倍多。
翻兩倍的,還不是個小體量的行星。鐵馬星區的小將軍6號星,是個有著二十億人口的廢棄要塞世界。原本軍事意義很重,但現在已經沒有什麼軍事價值了,情況跟之前的鋼翼星有點像。
在簽署了經共體法案之後,小將軍6號上,就如火如荼的展開了民用化、工業化改造,原本的生產潛能被大幅度挖掘了出來,尤其是那些廢棄要塞拆除出來,可以回收很多精金原料;星球本身也有一定的工業基礎,很多封存的軍工廠在此之前是廢棄了,本土行星沒能力開發,但在聯盟的手中,這些都不是問題。
到最近一次的報告之中,這個星球的生產總值翻倍了,人均產值從原本的還不到0.7,增長至了1.5。
有發展的也不僅僅是這些簽了經共體法案的世界,七馬地的其他世界,就算是聯盟還沒來得及去發展簽署這個條約的世界,也在戰爭的強需求刺激之下、在聯盟主導的經濟貿易之中,獲得了經濟發展的紅利,有了一定的經濟增長。
更別說聯盟本土,在大力‘吸血’、免稅的情況下,以及諸多強力科技的加持之下,有著更進一步的發展。哪怕有戰爭的拖累,估計經濟總產值的增速也在每年6%以上。
在這些因素的疊加之下,聯盟在最近一年,留在自己手裡的帝國稅加財政收入,加起來已經達到了450億左右,對比兩年前有了足足70億的提升!
並且,七馬框架下的那些個‘附庸’世界,吃了發展紅利,聯盟當然不會全給當地星球留下來。他們的財政收入,聯盟大約撈出來了一半,也就是50億左右,作為戰爭特別徵收。
今年,聯盟能夠動用的財富,達到了五百億稅幣。
聯盟陸軍雖然在特米爾戰役之中不斷的消耗,但反而卻越打越多了。到如今,總規模早就已經達到了兩年前的指標,也就是四億關口,並很快就能夠達到五億。
七馬框架下,在聯盟統一指揮之中,可以被聯盟呼叫的協約軍數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十九億。
海軍方面,擴建了兩個月級巡洋艦的船塢,加上原本的兩個音樂家級船塢,在近期聯盟就能夠完工四艘巡洋艦,其他的驅逐艦、護衛艦總計加起來,這兩年也造了總計超過四十艘。光這些艦船的價值,就達到了六百億以上,幾乎是聯盟這兩年收入的一半都砸進了軍艦裡面去了。
再加上前線原有的七艘巡洋艦,聯合艦隊馬上就能有十一艘主力戰船。
總而言之,聯盟在這場戰爭之中,是有自己的節奏的。
顧航會理他才有鬼!
哈維爾·科多巴在飛翼星的軌道上,連星港都沒進去,被晾了兩天之後,他自己都坐不住了。
連翻催促讓顧航來見他,但是所有的資訊,丟下去都如同石沉大海。
但他還是不敢落地。
連隊內已經在商量,是不是要採取什麼強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