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君的意思不就是,殿內的女子是被強迫在這座殿內懸樑自盡的。
雖然不知道是為什麼要逼一個女人懸樑自盡。
但由此就可以看出,在古代就是重男輕女,女人的命都不如一頭豬值錢。
可想殿內的女子能有不甘以及憤怒,也非常合適。
“我們進去吧!”葉塵對婉君說道。
說罷,他們二人朝著殿內走去,這殿內根本就沒有其他東西,除了牆壁上的壁畫,就剩房樑上的女屍了。
他們在這間側殿轉了一圈,就走出了側殿,朝著旁邊的大殿走去。
而在這個大殿內,四周的牆壁依然是壁畫,只不過地面上介是各種木箱子,而在大殿的中央放著一口金絲楠木製作的棺槨,看似非常高貴。
葉塵從揹包中取出白蠟燭以及羅盤,他用羅盤推演出東南方向,然後再金絲楠木棺槨的東南角把白蠟燭點燃。
雖然葉塵現在得到了混元派血脈的傳承,但是葉塵覺得摸金校尉的秘術結合混元派秘術效果會更好。
他還打算把摸金校尉的二十四字陰陽訣以及混元派的混元分金定穴術融合,創造出強大又精準的分金風水術。
“我來開棺。”葉塵收起羅盤,然後從揹包裡取出鐵鍬,準備撬棺蓋。
“我幫你吧!”婉君說道,她覺得葉塵一個人絕對不可能把這口棺槨撬開。多一個人就多一分力,自己總不能只讓葉塵一個人去開棺吧!
葉塵望著婉君點了點頭。
棺槨無疑會有七根釘,也稱為‘子孫釘’,而眼前的棺槨就是有七根釘。
早些時候,棺材是不用釘子的,採用皮條將棺蓋與棺材捆在一起,橫三道,縱兩道,縱向木板長,橫向木板短,成語“三長兩短”就是來源於此。
但是有另一種說法是不釘釘子,因為釘子鎖魂,類似法術,所以一般不用。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將相王侯入棺基本都會有長釘。
就比如現代的農村老人去世,細想下棺材蓋釘目的就是密封作用。
因為入殮時間不同,有時候放的時間久一點,特別是夏天,身體腐爛後散發有害氣體,對家人子孫也是不好的;
再者棺材從家裡到墓地,如果不有效固定棺蓋,掉了也是麻煩;釘上釘子,為了使死者不受打擾,順利進入地府往生;所以一般棺材底都很薄,正是基於人們相信這樣更有利於死者進入地府,順利投胎。
一個地區和一個地區說法不同,還有一種說法:
據說釘子的用法和位置頗有講究,暗合一些引申意,也許就是他們所謂的法術吧!隱約記得釘子能釘住死去的人之魂魄。
另外有的是用木楔。是木材製作的楔形物。以前多用於榫接時,插入榫頭,提高連線的牢固程度。棺材釘一般要用七根釘子,俗稱“子孫釘“,據說這樣能夠使後代子孫興旺發達。
屍體、殉葬物放妥後,接著要釘棺蓋,民間稱為“鎮釘”。鎮釘要用七根釘子,俗稱“子孫釘”,據說能使後代子孫興旺發達。蓋棺時,河南一帶,禁忌孝子近前,孝子要在門外候聽。裡邊釘棺者敲擊一聲,外邊孝子髙唿一聲“勿警”,俗謂之“躲釘”。
入殮加蓋時,須留下一顆釘子不釘死,要由其親人加釘。若系女子或人贅男子,則由其孃家人或父家的人親手加釘。山東一帶,如出嫁之女在夫家病死,收殮蓋棺必須由女家之父母兄弟親自釘蓋,名曰“引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