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之所以最後能夠實施下去,最主要的還是李家現在的地盤過大,而這些家臣,以及其後代能夠擔任職務的也沒有幾個。
滿打滿算,也就能夠擔任一個半縣的官職,說到底,是人口太少,而空缺又太大。
這也是柴勝等人不再繼續勸說李智的原因所在。
即便你再怎麼不願意,可你家裡沒人了,地方總要治理的吧!
這沒人了怎麼辦?只好從普通人中選出合適的來治理地方。
科舉制能夠實施下去,實屬無奈之舉。
解決了選拔的問題,接下來就要討論賦稅的問題。
各地諸侯向百姓收取的田賦,大多都是六四分,六成歸所在的領主所有,剩下的四成才是農民自己的,最嚴重的是九一分,五五分的,人們便會稱頌他仁德。
“大家都知道,我李家一直以來,施行的五五分成的方式收取田賦。”
“要是豐收的年景還好!一旦遇見了天災,糧食的收成不好的時候,難免捉襟見肘。”
“因此,我決定將原來的田賦下調,從今天起,施行三七分成,農民種植出來的糧食,只需要上交三成便可以了。”
“這樣一來,就算遇見光景不好的時候,也能夠有糧食熬過去。”李智道。
眾人點了點頭,對於李智的做法並沒有反對,一來,反對沒有任何作用,李智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獨裁者”,根本不會給他們反對的權利。
這二來,田賦下調對他們來說,反而是好事,他們的田地就可以少上交兩成的糧食。
這種好事,他們要是反對的話,簡直就是腦袋被驢踢了。
李智也沒有想到會進展的這麼順利。
說完了田賦,還有各種雜稅,以及徭役。
徭役方面的事情也很簡單,凡是參加徭役的人家,田賦再減一成。
不想參加徭役或家裡沒有人的,可以用錢來購買勞動力老人孩子和『婦』女,以及身體有殘疾的除外)。
“還有,取消關稅和山澤稅!從今往後不再收取關稅和山澤稅。”李智道。
所謂的關稅,便是在揭陽縣通往其他縣的道路上設立的關卡,過往的人都要收取一定過路費。
不僅貨物要收費,就是人、牲口等都要收稅,只要能交錢的一律不放過。
山澤稅則是來自山澤之金、銀、銅、鐵等礦產及珍奇異獸、魚、果蔬、草木等自然產物進行徵收的一種稅。
關稅還好一些,因為關稅收取太過,過往商人倒騰貨物完全沒有利潤,甚至還要倒貼,因此,沒有人會將貨物運出去或運進來來賣。
一般人沒有什麼急事也不會過關卡,所以,關稅一直沒有什麼起『色』,根本就沒什麼錢收。
取消便取消,沒什麼大不了的,而山澤稅則不同,它可是李家財富的重要來源,李家三分之一的財富都來自山澤稅,這要取消了還得了。
這可是和他們切身利益掛鉤的事情,怎麼能夠取消。
“家主,關稅可以取消,但山澤稅則萬萬不能取消呀!一旦取消山澤稅,家族每年都要損失三分之一的財富,長此以往,家族危矣!”林貞道。
這還真不是他危言聳聽!李家的各項支出,以及軍費都需要錢,而且要用錢的地方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