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李春明覺得自己的槍法還是有必要提高的,不能像以前那樣,只懂得運用金庚之力的霸道,還得巧妙的運用金靈槍的許多妙處。
這也就需要李春明以後多加在槍法這發面下功夫。
要好好下功夫,這需要時間,也需要借鑒了。時間,那是肯定需要的,沒有時間,李春明又怎麼能夠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槍法,所以他需要足夠的時間。而借鑒,自然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
想到能夠值得自己借鑒的也就只有那劍仙流的劍仙劍訣,別的還真不值得自己借鑒。
可不要以為一個是用劍的,一個是用槍的那就風馬牛不相及了,非也!
要知殊途同歸,就算一個是劍,一個是槍,可它們終歸是有相同之處的。李春明甚至可以想象的出來,當自己將槍用的出神入化的時候,槍就是劍,劍就是槍,甚至斧頭,棒子,總之十八般武器樣樣可以模擬的出來。
說起來,武器也終歸是武器,能用在手裡也就行了。武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在什麼人的手裡。
一把靈器級別的法寶飛劍用在劍仙的手裡,那威力絕對是開天闢地。可用在玉泉真人這個元嬰中期的手裡,也就是欺負一下李春明這些元嬰期的修士罷了。
李春明的想法就是這樣,金靈槍在現在的李春明的手裡不管怎麼用他都僅僅只是槍,可李春明既然決定了鑽研槍法,那麼他就會堅定不移的一直鑽研下去,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槍法之道。到那時,金靈槍在李春明的手裡也就不再僅僅是槍了。
到那時,李春明的槍法出神入化,想怎麼用槍就怎麼用,怎樣威力大就怎麼用。
劍的巧妙!斧頭的霸道!戟的強大……等等都能被李春明運用到槍法之上。到那時雖然握在李春明手裡的還是槍,可當李春明使用的時候,那就是集十八般武器於一身,將十八般武器的長處融於一身。出神入化,無懈可擊那自是不必說。
想到自己如果真的能夠將槍法鑽研到那個程度,李春明也知道,那已經不是單純的槍法了,而是“槍道”。
單純的技巧根本就做不到能夠將槍法演化成其他武器的程度,可是“槍道”就不一樣了。雖然這“槍法”和“槍道”僅僅只差了那麼一個字,可其中的相差卻是天壤雲泥之別。
凡人的武林之中,是槍法。也就是說槍法還僅僅只是停留在技巧上面,可“槍道”卻不同,“槍道”已經不能停留在技巧之上了,而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匪夷所思的地步,根本不能以常人的四位來理解,這就是“道”。
這就像武林和修真界一樣,一個是武技,一個是法術。武技厲害?還是法術厲害?但至少現在的李春明還是認為法術厲害,不為別的,就因為自己深有體會。
法術從某種程度說,就是大自然的體現。可武技也僅僅是人力的體現。人能和天地對抗麼?不能!
同理,法術與武技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
差距實在太大了,法術與武技就如同一個武者與一個修真者,不是一個檔次的。
可是這武技卻能解得了李春明的渴。就拿李春明和玉泉真人來說,李春明就像是個土八路,而玉泉真人就是正規軍。
是,李春明是裝備精良,可那也得看咋用啊!
人家玉泉真人的劍訣,那可是傳自劍仙的,在理論上那自是不必說,可李春明呢,憑著感覺,憑著沒練幾下子的槍法,怎麼和人家玉泉真人比?
所以現在的李春明就需要借鑒,借鑒那就借鑒劍仙流的吧。畢竟人家可是傳自劍仙的,劍訣絕對有自己槍法可以借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