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戰鬥艦艇,按其航行原理的不同,區分為排水型、滑行型、水翼型和氣墊型。
水下戰鬥艦艇即潛艇,潛艇種類很多,潛艇按其動力不同,分為常規動力潛艇和核動力潛艇。
常規動力潛艇通常以蓄電池和柴油機為動力,故又稱蓄電池潛艇,核動力潛艇以核反應堆為動力,又稱核潛艇。
水下戰鬥艦艇按其裝備武器不同,分為火炮潛艇、魚水雷潛艇和導彈潛艇。
火炮潛艇為早期潛艇,裝備有火炮,用於防空。
魚水雷潛艇裝備有魚雷和水雷武器,現代的常規動力潛艇通常是魚水雷潛艇。
導彈潛艇裝備有導彈武器,按其執行任務不同,分為戰略導彈潛艇和攻擊潛艇。
戰略導彈潛艇裝備有彈道式戰略導彈,攻擊潛艇裝備有飛航式對艦導彈。
輔助戰鬥艦艇是執行輔助戰鬥任務的艦艇,又稱勤務艦艇,主要用於戰鬥保障、技術保障和後勤保障。
它包括軍事運輸艦船、航行補給艦船、維修供應艦船、醫院船、防險救生船、試驗船、通訊船、訓練船、偵察船等。
護衛艦是以反艦防空導彈、中小口徑艦炮、水中武器魚雷、水雷、深水炸彈、反潛火箭彈等為主要武器的中型戰鬥艦艇。
它可以執行護航、反潛、防空、偵察、警戒巡邏、佈雷、支援登陸和保障陸軍瀕海翼側等作戰任務。
曾被稱為護航艦或護航驅逐艦。
在現代海軍編隊中,護衛艦是在噸位和火力上僅次於驅逐艦的水面作戰艦隻。
但由於其噸位較小,自持力較驅逐艦為弱,遠洋作戰能力遜於驅逐艦。
護衛艦和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一樣,也是一個傳統的海軍艦種。
是當代世界各國建造數量最多、分佈最廣、參戰機會最多的一種中型水面艦艇。
驅逐艦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等多種武器。
既能在海軍艦艇編隊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又能擔任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護衛任務。
還可在登陸、抗登陸作戰中擔任支援兵力,以及擔任巡邏、警戒、偵察、海上封鎖和海上救援等任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艦體空間增大艦上條件逐步改善,現代驅逐艦的艦員們也不再象其前輩那樣。
在簡陋而狹窄、顛簸劇烈的艙室中用他們的英勇和膽量經歷艱苦的磨難。
而是在舒適的封閉的艙室中值勤,利用自動化技術操縱他們的戰艦。
驅逐艦從過去一個力量單薄的小型艦艇,已經成為一種多用途的中型軍艦。
除了名稱留下一點痕跡之外,驅逐艦已經失去了它原來短小靈活的特點。
巡洋艦是一種火力強、用途多,主要在遠洋活動的大型水面艦艇。
巡洋艦裝備有較強的進攻和防禦型武器,具有較高的航速和適航性,能在惡劣氣候條件下長時間進行遠洋作戰。
它的主要任務是為航空母艦和戰列艦護航,或者作為編隊旗艦組成海上機動編隊,攻擊敵方水面艦艇、潛艇或岸上目標。
戰列艦是一種以大口徑火炮的攻擊力與厚重灌甲的防護力為主要訴求的高噸位海軍作戰艦艇。
由於這種軍艦自1860年代開始發展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末期逐漸式微為止,一直是各主要海權國家的主力艦種之一。
因此在過去又曾經一度被稱為主力艦。
但由於近代以來戰列艦的戰略地位被航空母艦和彈道導彈潛艇所取代再也不是艦隊中的主力。
因此這樣的稱呼方式也相對失去了意義。
戰列艦是人類有史以來創造出的最龐大、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
在其極盛時期——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列艦是具備遠端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臺,因此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
航空母艦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