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天劍的罵聲傳播整個紫禁城,毗沙宮所有弟子都聽入耳中。張冰淩俏臉通紅,急忙逃遁,眾師弟妹們則一臉戲謔,祝賀有之,笑罵有之,個別的,則憧憬有之。
元天劍打發了章偉鼎後,突然召集眾弟子,說了一段在他們聽來有些無法理解的話。他說,嚴禁自己的這些弟子之間再談情說愛。
這些孩子從問道閣消失後就跟著他來到毗沙宮,他們雖然不再是如意宗的人了,卻未必不是他們天大的機緣,畢竟如意聖地不是每個弟子都有資格進去,而這裡卻是修煉環境根本不下於如意聖地的毗沙宮,更為重要的是,這裡還有個無所不能的元天劍。
元天劍對他們,可以說比任何師父都好,好到讓全昕鶴都不得不提醒他注意別溺愛太過的地步,元天劍只是一笑置之。
如今他突然冒出這種禁令,說實話他們無法接受,憑什麼大師兄和大師姐可以結成道侶,我們就不可以了?而且元天劍這話,連蒲飛廉和董淵主都包括了進去,這是他們怎麼都理解不了的。
元天劍頒布完禁令便閉關不出,眾弟子便向如意斬和蘇芙打聽元天劍到底為什麼要如此。如意斬就一器靈,他懂什麼情愛?至於蘇芙,簡直比如意斬還像元天劍的器靈,元天劍不管說什麼,都是對的,沒有那麼多為什麼!
最後還是章偉鼎出面給他們解釋了。很簡單,章偉鼎和他們不一樣,他活得太久,經歷太多,能真正地拷問清楚自己的內心,張冰淩來自草根,經歷雖不豐富,但是情商奇高,領悟力曠古絕今,而且元天劍也找她談過話,知道她的選擇不會動搖。
然而這幫師弟妹經歷太少,圈子太小,哪怕毗沙宮經過兩千年發展,人口繁衍了過億,宗門弟子也過萬,不過作為元天劍的弟子,怎麼可能看得上那些平凡子弟?他們下意識地把自己的道侶範圍都圈定在了自己這幫真傳之間。
對於他們而言,人生何其漫長,他們之間的這些好感,未必就是真正的愛戀,沒有歷經風霜的愛情是脆弱的,元天劍不希望他們將來後悔。
自那天起,除了章偉鼎和張冰淩,其他弟子便輪流開始外出歷練——不僅僅是為了愛情,作為天之驕子,他們明白,常年在毗沙宮的庇佑下成長,未必就是幸事。
他們已經成人,與兒時比起來,容貌體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本不用易容,別人都已很難辨認出他們是誰,就算有那麼一兩個覺得面熟,待得知道他們來自毗沙宮,也會打消疑慮。
至於保密,倒不是多大的問題,毗沙宮人員外出,都會發誓不洩露宗門秘密。對於其他宗門弟子而言,不是問題,但是對於問道閣出來的弟子,就顯得很殘忍。
比如仇不冬,他的父親就在珞使星,離毗沙宮可以說是近在咫尺,他難免會和如意宗的弟子打交道,如果說他內心沒有波動,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他的父親比不得任谷軒,地位在那擺著,不僅不能相認,更不可能像任谷軒那樣,還經常秘密跑到毗沙宮來看望自己兒子。
當然,任谷軒經常往毗沙宮跑,也未必沒有想要這些真傳有一天能認祖歸宗的意思,而且這種可能性也並不小,他知道元天劍不在乎幾個弟子的得失。但是這十幾個經由元天劍調教的真傳,對如意宗的意義就太大了。
元天劍沒有讓他失望,因為陳谷音的原因,他對如意宗很有認同感,這種認同感和元家不一樣,在元天劍看來,元家是自己的家,而如意宗才是自己的宗門。
元家給元天劍的,是一種沉重的負罪感,無數元家弟子,隨時準備為了他而犧牲,他是他們的主宰,自己根本無法平等與他們相處,只有在如意宗,他才覺得自己是一個正常的修仙弟子。
他想,幹脆哪天將毗沙宮和如意宗合一算了。
他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經過妥善考慮後得出這樣的結論的。毗沙宮畢竟根基淺薄,宗內弟子遲早會有飛升,在高手如雲的仙界,單打獨鬥想要發展起來談何容易?
而且,聖地分離,不過是當時為了安置自己的這幫手下,如今之所以還存在,主要還是為了隱瞞自己及一眾不能見人的弟子身份的,當這幫人都飛升或隕落之後,還有必要硬生生將聖地割成兩塊嗎?
他向任谷軒透露了待他飛升,便將聖地合一的想法。任谷軒大喜,並通報瞭如意仙宗,兩宗迅速形成了事實上的聯盟。好處還是立竿見影的,至少毗沙宮的新晉太上在接引之地時,並不需要每次都要全昕鶴護送,如意仙宗也知道毗沙宮前途不可限量,自然也樂於幫忙。
這樣一來,仇不冬雖然無法名正言順地與仇雲清相認,不過見面什麼的還是沒問題,只是血脈相連,仇雲清沒有感覺到異常是不可能的,每每問起,仇不冬也是欲言又止。仇雲清想起當初元天劍對他說的那些話,自是激動不已,確認這就是自己兒子,可惜又不能真正相認,便借了個由頭,收了自己親兒子當義子……